1、基因的相似性
生物性的本能就是生存和繁衍,在进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定的生活和行为变异会提高人们在相应环境中繁殖和存活的概率,因此生存下来的人就有了族群特征(基因相似性)。
两性面对相同的适应性挑战不会有任何差异,而在约会婚配及繁殖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在择偶方面,男性对女性,尤其那些具有较强生殖力特征的女性,更加主动,而且要求男性通过支配行为来与其它男性竞争。女性由于生殖机会较少,会仔细考虑男性保护和抚育后代的能力。
这是不是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永远喜欢20来岁的女性」 😯
2、文化多样性:性相近习相远
生物性不完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基因的表达依赖于环境,因此我们的语言/习俗和行为表现的多样性。
社会规范:所有文化都有各自认可的得体行为,不同文化在社会规范上存在差异,而社会规范微妙地限制着我们的行为。
由于人类的适应性,才出现了文化差异,因此在文化差异下有“内在统一性”,既在不同地域、国度大家都会认同的规范,如普遍的友谊规范,尊重隐私,保密; 普遍的特质维度,大五人格维度;普遍的等级地位;战争规范等。
3、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性别和基因:
两性在生理特征(发育阶段类似,开始坐立、长牙和行走的年龄 )和心理特征(词汇量、创造性、智力、自尊和幸福感 )是形似的。
与男性相比,女性平均:脂肪含量高出70%,肌肉含量少40%,身高矮13里面,体重轻18公斤; 对味觉和声音更为敏感;患焦虑和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两倍;
与女性相比,男性平均:进入青春期时间更晚(约两年),死亡时间较早(普遍早4年);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病发率高出女性3倍,自杀率是女性5倍
(2)独立性和联系性
女性更善于解码他人的情绪线索,更具同理心,微笑频率更高;
女孩偏向小群体开展游戏,男孩更常进行大群体活动;
女性关注人际关系,男性关注任务;女性关注个人关系,男性关注大群体关系;
男性被增强性别不平等的工作吸引,看重报酬、晋升、挑战和权利;
女性被减少性别不平等的工作吸引,看重工作时长、关系和助人;
家庭关系:女性花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和老人,更好的维护家庭关系,更看重伴侣相互支持的感。
社会支配性:男性一般拥有更多社会权利,几乎在所有社会中,男性都处于统治地位;
攻击:男性表现出直接的和身体的攻击性更多;女性更多发起间接攻击,如散布流言。
性特征 :男性更可能发起性活动;女同性恋中47%会结婚,是男同性恋的两倍。
4、文化与性别:文化塑造的行为
与生物多样性一样,文化也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性别差异体现出来。
(1)因文化而异的性别角色
对性别平等问题,不同国家因文化不同,差异十分明显。
尽管性别存在不平等,但全球大多数人还是期望看到男女角色更加平等。
(2)因时代而异的性别角色
随着时代变化,性别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性别差异有所减小。
1938年,1/5美国人支持已婚女性可以去工作挣钱,即使她的丈夫有能力养家糊口;
1996年,4/5的人都赞成这种观点;
1965年,哈佛商学院还从未给女性颁发过学位;
2010年,哈佛商学院38%的研究生都是女性
20世纪60年度中期,美国已婚妇女花费在家务劳动上的时间是他们丈夫的7倍,到2010年,20%的男性和49%的女性平时都做家务;
从摩洛哥到瑞典,妇女在国会中的席位在逐渐增加。
学习社会心理学,让我们更加了解人性;知道了我们的来处,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关系,获得更加自洽、从容的人生。
@丽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