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作者提到了有四个技巧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它们分别是:
1、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当孩子跟我们去聊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状态决定了孩子有多想表达。比如,你是边看手机边听孩子说呢,还是边做家务边听孩子说呢,还是放下手头的事情听孩子说呢。这里说的全神贯注,就是指最后一种,孩子需要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才会更加放心地跟我们沟通,我们也才能更好地对他们情绪背后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
2、用“哦……”“嗯……”“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以关心的态度,使用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思路和感受,从而自己也可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的一种沟通方式。
比如:
妈妈,今天在学校我的铅笔丢了。
“哦。”
我就去上了个厕所,结果回来不见了。
“嗯。”
我已经第三次丢铅笔了。
“哦……”
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是这样啊。”
3、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当孩子很难受的时候,哭得很厉害的时候,我们越是说不要哭了,别难过了,她们越是哭得厉害,哪怕我们足够地温柔。我们要大胆说出她们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这就是被理解的感觉,大家都需要被理解,被看见。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当孩子想要一样东西,而我们没有的时候,我们往往竭力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但这时却是孩子情绪越来越崩溃,非得要,而我们的情绪也逐渐烦躁直到失控。这个技巧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这四个技巧最难的事:倾听孩子情绪的宣泄,并说出她们的感受,这个是需要不断练习,有机会了会带着大家做演练呦。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比如,我看出来你很生气了,你可以用嘴巴告诉我需要我做些什么,而不是大喊大叫;妈妈上班了,你没有和她抱抱呢,所以你很难过是吗?我替妈妈抱抱你,好不好,一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