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的数学第一节新课开始了,今天两个班的学生整体上课状态不太一样,6班的孩子们表现不错,展示交流,积极思考,小组讨论都相对比较积极,能跟上教学节奏的孩子多一些,5班只有几个孩子跟上了,所以下午上5班的课时有些累,耗体力(因为学生说的少,老师讲得多,所以累),也有可能是孩子们觉得已经会做这样的加减法一类的题目了,所以觉得没必要认真学习了吧,但四年级的加减法意义课又岂是简单的内容呢,抽象概括,各部分关系的灵活运用,逆推、转化,都是难题。
今天学习的是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上完课的时候,有个学生提了一个疑问,她说是从昨天预习时就一直存在的疑问,为什么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现在四年级还要学,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都知道已知部分量求总量用加法,已知总量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加减法是互逆关系。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的疑惑,这几天思考了一下,我想因为是有这些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吧
一年级是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判断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进行运算,是建立在数量的感性认识上,知道求总量用加法,求部分量用减法。
四年级是抽象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培养的是孩子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同时在锻炼孩子“说理”的能力。在完成相应的练习时,更多的题目是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既有代数思维,也隐含了方程思维,尤其是解决下图所列的一类问题,逆推法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在6班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跟多的时间是让学生学会“说理”,给学生思考、表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理、质疑、辨析、补充”中达到智慧的升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再成为课堂上陪跑者,也让中等生能够有机会达到“跳一跳”够得着。
“说理”是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活动,既有利于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运用概念说理,逐步培养其有根据的说理能力。“说理”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站在新的高度去理解原来学过的算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