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像什么温度,什么颜色,什么质地,这样的感觉会让你想与他多对话,还是想远离,会让你更打开内心,还是紧闭心扉?
二、用垂直线到水平线的翻转,让所谓的缺点变成中性的差异本身。没有好孩子和坏孩子,有的是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
三、助人者是对话的专家,陪人找到适合他自己答案的专家,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的专家。
四、不要去想那些事,把专注力放在其他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努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现在回头看你会说做这些对你而言重要的是什么?
五、如果妈妈对你很重要,还有其他的画面是感觉很生活的画面,对你来讲,这样的画面里有些什么?
六、这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找上你的?当你发生了什么,他比较容易出现,他靠近你时,你会有什么不同?他对你的影响是什么?过去你是如何因应?你才没有让自己完全被他牵着鼻子走?
七、即使他还在你面前一时无法真的远离,但这几年你面对他的故事里,你最喜欢自己做了什么?如果他的出现像是在对你说话,你猜他最想对你说的是什么?如果我有机会访问他,你猜他会说这一路上最佩服你的是什么?
八、用你现在的眼光,28岁的眼光你,更成熟、更智慧的眼光,回头看15岁的自己,经历这件不容易的事,有没有看见什么是你可以佩服和欣赏的?
九、活在当下,不代表不理会未来。而放眼未来,也该极力避免拿走我们所处的现在。他们其实不是彼此竞争的,而该是相互看顾的!
十、既定概念遮住双眼常是生活中烦恼的来源。我们常不习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用概念生活,但日常的烦恼常常来自这些概念。因为我们常被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遮住双眼?
十一、如果自由的活在关系里,是你很想要的,能告诉我几个你如此活着的时刻吗?想要自由的活在关系里,几岁的你知道自己现在正在学这件事会很高兴?
十二、你这样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生命是累积的,你这么年轻,就这样走,这样活,对我来说就会累积出很不一样的人生。
十三、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定义自己,在叙事治疗里称之为自我认同。分为问题自我认同和偏好的自我认同。
十四、努力的在对话里陪着人们靠近自己的力量,去看当事人想如何面对问题,不急着要协助快速解决问题?
十五、叙事治疗的个案概念化,不会只是问题的个案概念化,而是整个人的个案概念化。当事人自己的在地性声音是什么?如果现在的生活让他不快乐,那他渴望的生活是什么?在这段忧郁的故事里,关于他撑住自己的故事是什么?他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当忧郁不在的时刻,这个人是什么样子?
十六、形成故事的四步骤:从有感觉的地方开始叙说,一说再说探索当事人的在地性声音,主题浮现,找到心里最想说的话,丰厚主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