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84天 2022-01-15
在叙事第六讲中,林博士首先带领我们观看了一个妥瑞症患者曾柏颖的生命故事的小视频。这个视频通过曾柏颖的自我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他是如何从“害怕别人的眼光”到“不害怕别人的眼光”的生命故事。
林博士引导我们如何用叙事的眼光来读懂曾柏颖的故事?读懂他想被懂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有机会来记录他的生命故事的话,我们会怎样去书写他的故事?
然后,林博士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叙事的个案概念化、叙事取向的见证和书信,以及叙事取向的督导。
一、叙事个案概念化
焦点学派一般不去探讨问题的成因,所以好像就没有个案概念化。虽然叙事疗法也同属后现代疗法,但却需要做个案概念化,叙事的个案概念化,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对叙事主角概念化
叙事是对人工作,不是对问题工作,人才是关注的主体。所以,叙事的主角是来访者,我们要了解:
一是来访者用心、努力在做的是什么,特别是别人不知道的是什么?努力背后渴望是什么?
二是来访者没有轻言放弃的是什么?坚持的是什么?(这对主角很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三是特别不容易的、宝贵的地方是什么(对主角感到敬佩的地方是什么?
四是很想把生命和关系的活成什么样子?
2、叙事疗法个案概念化
(1)来访者生命经验重点摘要(初始三个故事内容)
听完来访者的经验叙述,整理成三个重点小故事或者关键词。比如:曾柏颖跳楼自杀获得重生的历程,父母的坚持不放弃的历程,高铁被人误解为吸毒患者得到善意的解释的历程,被哈佛邀请演讲的历程等。
(2)生命经验故事概念化。上述三段故事理解成一个故事在说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一是问题故事轴线的概念化。抱怨(委屈、难受、生气、纠结等)是什么?对于主角为何受困?(有暂时性的理解)。
二是偏好故事轴线的概念化。渴望(期待、想要的、偏好的)是什么?对于主角很想活成怎么样?(产生理解)
(3)来访者生命主体化和意义化(这是一个淬炼成金的过程)
一是用3个形容词形容这位来访者。比如,这是一位坚强、乐观、坚持的人。
二是在这一段挣扎、纠结的经验中,这位生命主角深深在乎着、重视着什么价值?主角的独特的智慧(在地性知识)是什么?
三是这一位生命主角在用心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叙事取向的书信
叙事疗法是用书信来取代咨询的记录的,那么作为叙事取向咨询师怎么写叙事的书信呢?
1、写一封信给你的来访者。要用贴近的文字持续温暖的心灵,进行完叙事访问之后,写封信给来访者(可以用自由书写的方式,在15分钟之内完成,你最想告诉来访者什么事情?)
2、叙事疗法的书信结构。
一是主角生命故事重点内涵的温暖解构了解。
二是对主角故事的生命回向(我从主角生命中得到什么启发?站在聆听故事的位置,说出对自己生命的影响与启发)
比如,在你说到xxx的时候,我发现xxx
听着你分享xxxx,我也开始思考着…
三是继续好奇提问(向来访者学习)
如果这个挑战既辛苦又难捱,你不放弃,带着犹豫、害怕,继续走着,那你真正怕错过了什么?
我对你有很深的敬佩,很想跟你学习的是…
三、叙事取向的督导
1、督导的定义
2、叙事督导中的三个观看:
一是观看来访者的在地性知识
二是观看助人者的在地地性知识
三是观看哲学观与技术的整合
3、叙事取向督导结构
一是提案者叙述提案内容。比如当事人的背景资料、前来晤谈的原因、进行状况简述、提案者对于督导的思考。
二是对焦(提案者最想被听懂的是什么)
三是展开故事。
首先观看当事人的支线故事,其次观看助人者的支线故事。
四是整理助人者的在地性知识与技能(也就是咨询师是如何帮助来访者的)。
五是整合。
在继续陪伴来访者的过程中,你最想传递的是什么信息给他?
故事说到这儿,你自己想让来访者体会到的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这对他来说是重要的?
整理到这里,对于助人工作你有哪些更深刻的体会?这会如何影响你后续的助人工作?
说到这儿,你觉得自己跟叙事的哪些概念或者精神更靠近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