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之 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感受】
古人对人体运行各种能量形态大体分:味、形、气、精、化。这种分类很抽象,但在中医里处处运用。所以想弄清楚他们的区别与关系,理解这段就很重要了。
我个人理解是(可能不准确,仅供参考):
味是身体能吸收的外来营养。
形是实在的成形的肉体。
气是肉体一切活动的传递的介质,整体看也是一个场。
精是人体运行及蓄积再生的能量集中的电池。
化是身体运行状态的变化(比如女性性成熟的第一次月经,人随年龄智力的增长)。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气和味的阴阳之区别用火与水来形容,火是发散的、无形的,和气的性质一样,水是有形的、汇集的与味的性质一样,气与味即阴阳之分。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这个归,我认为就是人体物质转化的走向。
身体吸收的味主要转化为具体的营养物质补充形体的保持,
有形之体在保持运行时会产生气的能量维持人体所有构造的动态活动,
多余的气的能量汇集到精的电池中储存,
身体机能变化需要的能量由精传入。
“精食气,形食味。“精靠气的补充,形靠味的补给。
”化生精,气生形。”精还拿电池作比喻,只有向外输送能量,才有地方存贮新的能量,所以化促进精的蓄能。形的一样,形体再如何强大也就那么大,只有形体运化气才有新的味之能量注入形体,保持形体新陈代谢。(所以运动就是促进让形体运化出气,气也就更好的保护身体各个机能运转通畅,同时吃东西也不会易味的长肉了)。
“味伤形,气伤精。”引用之前的生气通天论中的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很好的解释了味伤形。
气伤精,我个人理解是,气不能过用,气不足自然供给不了精。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里重点在气,以气为主体,另外说明了气与精、化、味的关系。
精在输出能量供给身体机能变化后也会转为气;气因为是形所转化,味伤形,也就间接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