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哇!我是三个调皮男孩的“超能妈妈”!
想当年,我也是个焦虑得不行的新手妈妈。孩子一有啥事儿,我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我才琢磨明白,教育孩子,首先得教育好自己。于是呢,我就一头扎进学习里,考下了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育婴师、收纳师这些证书,还荣获得了“小哈皮最具影响力妈妈”。
各位家长,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半天写不了几个字;对学习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一提学习就愁眉苦脸;甚至抗拒尝试新事物,啥都不敢去试试。其实啊,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成长种子”,而内驱力就是让这颗种子发芽的阳光雨露。今天呢,咱们就用3分钟,学会怎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学习从“被动任务”变成“主动探索”。
1.内驱力的第一步,就是得找到孩子的兴趣。咱们平时得多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看看他们主动投入去做的事情是啥。比如说,孩子喜欢拆玩具,这时候可别着急阻止,这可是他们探索机械原理的好机会呢!提供条件,创造条件,给孩子科学实验套装、拼装模型这些工具,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的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保护"出来的,当兴趣被看见、被支持,孩子自然会主动往更深的地方探索——这才是内驱力该有的样子!
2. 赋予选择权,培养责任感
咱们得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我在家很多时候就是跟孩子说,你决定,当然前期你得多让他决定,比如说,让孩子自己选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作业,或者睡觉前是先讲睡前故事还是先洗澡。此刻我想引用泰戈尔<相信相信的力量>里说的:不是孩子有了责任你才放手,而是你放手了,孩子才有了责任。咱们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做自己的事情。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我家一年级的孩子前两天孩子忘记带语文书,打电话给你你是不是马上去送了,而我没有,让他体验没带语文书的后果,这样下次整理书包他就会更主动更仔细,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生活里的"小教训",比咱们的"大道理"管用100倍!自主性可是内驱力的土壤。
3. 正向反馈,关注过程,让孩子有成就感
咱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得关注过程以及过程中的优秀品质,用“描述行为 + 说出感受 + 升华品格”的方式,而不是只盯着结果。比如说,孩子今天写作业比昨天快了5分钟,咱们可以说:“你今天写作业比昨天快了5分钟,妈妈特别开心,这说明你越来越专注啦。”要是孩子主动照顾弟弟,咱们可以说:“你总是主动照顾弟弟,妈妈能看出来你很爱她,这是的亲情呢。”孩子主动帮家里做家务,咱们可以说:“你今天主动做家务,这是能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了,而且这个“被看见”还得让孩子自己也认可。就像孩子小时候打疫苗,很多妈妈都会在边上鼓励:“不怕,不疼,你最勇敢。”然后强拉着孩子去打针,这样孩子可不一定觉得自己勇敢。我那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我让孩子在边上看别人打针,然后鼓励他说:“你很勇敢,我不会强拉着你去打针,但今天这针是一定要打的,你看是自己过去还是我强拉你过去。要是你决定好了就自己去,因为我觉得你是最勇敢的。”果然,孩子看了半小时后,自己上去配合护士完成了打针,还来了句:“我果真是最勇敢的。”你看,当孩子自己说出"我很勇敢",这股劲儿就长在心里了,后面再打疫苗,他都是自己主动上前完成的。只有孩子自己看见自己的勇敢,才是真的勇敢,才会持续进步!屏幕前的你认可吗?
内驱力这棵"小树苗"啊,需要三样东西才能长大——今天的核心要点,大家记住这三个关键词就行:
1⃣兴趣:孩子的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是"保护"出来的
2⃣自主: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成为成长的主人;
3⃣成就感:用“小胜利”积累“大自信”,让进步肉眼可见。
学习了知识一定要用,学了不用等于没有用。所以一定要将所学的知识,得转化成生活智慧的实践场。
今晚回家,咱们就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蹲下来问问孩子:"最近有什么事儿,你自己玩/学特别入迷?"找到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活动
第二,松松手,让他自己安排一件事——今晚的时间就交给你,你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教育不是"监工",是"等一朵花开"。你多一点耐心,孩子就多一分力量。也欢迎大家跟我互动,在评论区回复“内驱力”,就能获得《夸娃万能模板120句》,轻松培养孩子内驱力。!
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