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基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冒险 笔记009

之前谈到认知不协调,把传统的管理学状态拉进了一个包含心理的过程,昨天谈到阈下意识,把人的心理过程再次打开,意在说明其实人的心理过程非常复杂。今天顺着这个逻辑再往深里走一步,从基因层面聊一下。

A你的冲动水平由基因决定的

任何一个人在做一件他认为值得的事情时候,头脑会分泌一种多巴胺,让人产生快乐/爽的感觉。比如我们吃到美食/看足球时哈哈大笑都是多巴胺的功劳

不过,上帝也怕我们爽翻了,所以每个人出生后,脑子里都会分泌一种平衡性的化学物质,防止多巴胺分泌过多。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个平衡机制的时候发现,不同人平衡点是不同的,而这个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基因差异。

影响这个平衡点基因的叫D4基因,大约有20%的人会在这个基因上突变。D4基因的改变会影响人们的冲动水平,改变人们对新鲜感的判断,所以D4基因被称为新鲜感基因。

由此发生突变的和不发生突变的会分成两类人,我们一起回到一个经典实验

假定你身无分文,桌上放着500块,你有两个选项:

1你扔一次硬币,如果是正面,拿走500,如果是反面,那就分文不拿

2无需扔硬币,拿走250块

你会选哪项?

经过大量试验后发现,80%的人会选择2,但有20%的人会选择1

后来有学者专门用更现代的方法去研究了一下那20%的人,发现喜欢博一下很可能和他的基因有关,当然也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选择2的人往往不容易产生冲动,稳稳当当的把250块钱的收入作为基准,再去思考50%的风险去换另外250块值不值。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值,但有冲动基因的人内在抑制不住的冲动去追求潜在的500块,更何况50%在他看来已经是很大的机会。

这就是基因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想创办企业,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哪类人,因为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做法会不一样。

B芭比娃娃的冒险

人生关键处就那几步,如果在这几步走好了,那便能势如破竹。今天讲一个芭比娃娃的案例,他的老板就是D4基因发生突变的人。

芭比娃娃的老板在欧洲旅行时看到一个叫“丽丽娃娃”的成人玩偶,是德国流行漫画的一个人物,性感丰满,不是为孩子准备的。这个老板就联想到了孩子们喜欢过家家,芭比娃娃的身材就是成人身材,孩子们应该会喜欢。那个时代的家长都非常保守,会不会给孩子买是个问题。

当时芭比娃娃的生产厂商是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了,如果按照“丽丽娃娃”的形象推出一款产品的话,它可能会被指责“不正经”,甚至原来的公司都受到拖累。当时的选择是保持原有业务不变,另起炉灶开新公司还是直接上,多数人赞成开新公司,但是这个老板顶住压力直接上了,公司由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第二次冒险在1955年,因为芭比的成功,美国广播公司找芭比赞助一个节目,也就是做电视广告,那个时候电视刚刚进入家庭,社会都没有打广告的意识。。这个邀请让芭比的老板瞎了一跳,因为赞助节目花费的一年费用相当于公司净资产,如果不成,公司就倾家荡产;玩具这种消费品一般在圣诞节前的6周才会大量销售,广告效果能不能持久又是一个赌注;广告效果说不清,收视率高不高说不清,看广告人的能不能记住说不清,多少人产生购买说不清。

就是在这四不清之下,老板咬牙做了广告,这个决策的时间竟然只花了45分钟,非常人能比。

C把对人性的洞察溶入管理决策

未来的管理学一定建立在能够洞察人性的基础上。有了今天讲的基因视野,你就会知道,人的很多性格特质是和基因有关,在做管理或者生活重大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怎么发挥本能或者抑制本能。如果你是一个冲动的人就要防止给自己“找乐”,如果你是一个常人,你就想通过什么方式,我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