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骏 江苏教育报 2023-12-30 17:28 发表于江苏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师从事的工作就好比是把种子种到地里,并给它创造充分、合适的生长条件,让它自己发芽、开花、结果。这就像是儿童生命的成长。在陪伴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生命的成长也不断地臻于完满。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和学生所结成的生命共同体的相伴成长过程。
教师的生命成长是要讲求境界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教师当然要注重教材的研读、教育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实施等,而教师境界的高下则会给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涂抹上与众不同的生命色彩。
教师生命成长的境界可以概括为“雅、古、隐、幽”四个字。
教师生命成长的第一重境界是“雅”,就是要处理好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关系。学校的显性文化集中体现在“三风一训”、校园环境、校本课程、群众性活动等方面,往往以外显载体的方式存在。隐性文化包括不易觉察和言明的信仰、价值、态度、习惯和认知方式等文化现象,在学校里主要是通过师生、生生、师师交往中正式或非正式反馈与评价所表现出的文化品位和价值取向。显性文化更多是提供了陶冶性情、适宜成长的外部条件,而这种外部条件要转化为真正的教育影响,离不开隐性文化的潜在作用。
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特别推崇在园林中营造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意境,他把这种意境概括为一个“雅”字。他认为如果一味追求“雕镂是巧,排架是精,一梁一柱,定不可移”,那么这只能是“无窍”的俗人;而要是能做到“得体合宜,未可拘率”,那么“半间一广,自然雅称”。教师不能仅仅成为一丝不苟、按图施工的能工巧匠,还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自由而雅致的文化品性。教师的隐性文化特质集中体现在“四雅”:多读书,有点书卷气的文雅;多内省,有行为举止上的优雅;多养成,有气质品味的高雅;多尝试,有生活情趣的风雅。文雅、优雅、高雅、风雅,将会浸染教师生命成长的底色。
教师生命成长的第二重境界是“古”,就是要处理好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的关系。广义的教育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共生,学校教育也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教育是“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属性是不变的,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人类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史中积累的经验、提炼的原则、升华的理念,是教师生命成长珍贵的养分。教师要善于在各种喧嚣热闹的新概念、新名词中进行“冷思考”,能对纷纷扰扰的所谓“创新”作出独立的分析与评判。面对话题、热点不断的教育浪潮,教师要坚守教育的初心与使命,抵御各种诱惑与干扰,遵循教育的规律,坚持长久地去践行。这种自信的底气来自教师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更来自对教育常识的回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必然会对教育手段、方法、形式以及观点、理念产生各种影响。教师如果对这种影响无动于衷甚至抵触抗拒,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如果教师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科学技术的标准为圭臬,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依从于技术手段,放弃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导地位,那无疑是科技进步对教育的一种异化。无论何时,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都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其价值必须经由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转化才可能真正实现。
教师生命成长的第三重境界是“隐”,就是要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学校层面的硬实力主要是办学经费、场馆教室、设备设施、生师比、师资力量等,以及由这些因素派生出来的社会声望、美誉度等;而软实力则主要表现为文化多元性、差异包容性、个性化需求满足度等价值取向层面的因素。教师层面的硬实力主要表现为学历、职称、荣誉和头衔等外部评价指标,是一个教师由合格走向优秀的基本条件;教师的软实力包括教育理解力、教学实施力、独立思考力、人际沟通力、组织领导力等个人风格因素,这些是教师由优秀走向卓越不可或缺的内在条件。
如果借用激励理论中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术语,硬实力是“保健因素”,软实力是“激励因素”。硬实力不行,教师成长的机会可能会严重受限,专业发展上升到一定高度的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但外部指标的单纯叠加,并不会导致教师境界升华的必然发生。相反,教师的软实力不够突出,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只有软实力增强了,才可能让一名教师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彰显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在高原上突破成为高峰。
教师生命成长的第四重境界是“幽”,就是要处理好形式化学习与非形式化学习的关系。教育发展到形式化的学校教育阶段,以其科学性、计划性、组织性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刚性、统一、规制则给儿童天性的自由生长戴上了桎梏。与之类似,无论是职前的教师教育还是职后的教师培训,同样存在着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强调共性而忽略个性等问题。所以,在学校中如何为儿童和教师生命共同体创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合理生长空间,就需要发掘非形式化教育的优势以作为有益的补充。
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种子,那每颗种子都有发芽的机会,这机会最有可能的是来自自己生长的需求。所以,人的生长不是“被生长”,而是“自生长”,生长不是赋予的、外加的,而是主体自觉的、应然的。就像苏州园林讲究“曲径通幽”而不追求直线捷径一样,在教师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固然要加强设计与规划,要重视理论学习和成功经验的借鉴,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内心的成长愿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探索和尝试,这种自主探索和失败的尝试或许会让人多走一段弯路,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少走这一段弯路也便错失了这一段风景。
“雅、古、隐、幽”的境界融入师生生命共同体的成长之中,浑然天成、自然质朴。教师的生命质地应如水一般纯澈,这就是所谓的“真水无香”。水越是清澄无味,才越能让茶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教师生命成长的价值不在于让自己有多么绚烂,而是能成就学生真实、自然、生动的人生。
(作者系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