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私有财产,你会怎么对待?
回答A.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掉。
常用语:“你真笨,简直像头猪,动不动就哭,看到你都烦,给我滚出去,永远不要再回来了。”
回答B.必须听我的,我全权控制。
常用语:
“你穿的太少了,把这个外套加上。”
“才吃了那么点儿,怎么可能吃饱了呢?快,把这碗饭吃完。”
“你不能跟XX来往,他成绩太差了。”
“初高中阶段,不能谈恋爱,你要好学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
“我这么做、这么说都是为你好,你要按我说的去做。”
回答C.看心情。心情好时温柔可亲,心情不好风雨交加。
孩子将玩具弄一地,心情好时,觉得很正常,耐心地把玩具一一归位;心情不好时,会说:“看看你,又把地上搞得这么乱,净给我添乱,烦都烦死了。”
关于孩子唱歌,心情好时,说:“宝贝,给妈妈唱首歌,大声点儿。”心情不好时,说:“吵死了,声音小点儿不行?”
对于孩子哭闹,心情好时,说:“想哭就哭一会儿,妈妈陪着你。”心情不好时,说:“哭什么哭,哭能解决问题吗?给我憋回去。”……
回答D.绝不能被欺负
常用语:
“儿子,谁敢打你,你就直接打回去。”
“小朋友,我忍你很久了,你如果再敢动一下我儿子,我打断你的腿。”
“你怎么可以这样说我孩子呢?太过分了。”
……
通过这些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想培养一个人格平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生存的独立的孩子?还是要培养他看人脸色、听话照做、软弱无能、不重要、没价值、不独立?
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值得反复阅读。经过多年的学习、感悟、传播、再感悟,我感受到了这首诗传递的思想精髓,即放下控制,看清面前的孩子,他不是我的专属,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独立自尊、独立人格的孩子。跟我们一样,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需求、思想和喜好。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在畏难时鼓励,在害怕时陪伴,在伤心时准许,在愤怒时理解;他们渴望在体验中看到自己有能力、有勇气、能坚持,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父母要认真品读《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认真感受它所传递的养育智慧,对孩子少些控制,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