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新教育的云伴读》之《行走的力量》,史金霞老师领读自己的作品《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内容独特,语言精致,主人公史金霞老师令人钦佩。
作为教师,从初登讲台的大胆尝试,到最终形成自己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开发构建起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与电影课课程体系,重建师生关系,带出了一届届既能从容应对考试又能独立思考未来的学生。作为母亲,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直面自己的焦虑,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与孩子成为知己,养育了一个善写诗,会画画,为了理想勇于承担责任的女儿。带领一批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被誉为学生的“亲妈”,女儿的知己,中国到好老师。她说:“地上的一间间教室,网络上的一个个群,链接的都是人,传递的都是爱。”她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真正地把学生当成孩子去爱,持续开发课程,不断突破创新,绝不照本宣科,绝不重复自我,坚持以人为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改初衷。
她持续开发课程,不断突破创新。“我一定要超越自我,不断超越,我一定不做禁锢学生思想的,只会照本宣科,只不过把生硬的灌输变成绘声绘色、和风细雨般的填鸭的、表面现代、本质守旧的传统教师!我一定要从根本上摆脱自己思想观念和方法手段上的陈旧落后。”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很多时候自己站在讲台上,就是一个把生硬的灌输变成绘声绘色、和风细雨般的填鸭的、表面现代、本质守旧的传统教师!原来我认为这就是创新,随着这几年专业路上的阅读越来越多,忽然明白那些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真正的教学改革不是走形式,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理念上去更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去猎取知识;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敢于自己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读书之外,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备的教学观念,尤其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课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乃至于优秀的教育者,才会在教学中,贯彻教育精神,关注自身与学生的成长。作为一个教师,你可以在你的教学领域里尽己所能的去进行创造,去培养新人。所谓培养新人就是说不去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培养适应社会的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没办法进步,没办法发展,没有办法去伪存真,没有办法走向更高、更深、更美、更新、更远大,你必须去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对生活有热情,有爱的人。读完这一段,我忽然觉得自己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认识不够,境界过低。我总是认为每个学生都不一样,依据他们的性格去发展,长大之后对社会的贡献有大有小。当然,我们鼓励学生有大理想大抱负,为祖国做大贡献。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我会经常对同学们说:“我们长大后至少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不成为家庭社会的累赘,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我想到的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能适应社会,不是尽自己的能力去有所创新,改造社会。
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做老师的对学生非常有耐心、有爱、能自控,可是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忘了这些。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学生,却唯独忘了爱自己,这肯定不行。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作为一个人,你不能爱你自己,你不能与更好的自己相遇,那你又如何获得爱自己的孩子、爱别人的孩子、爱他人的能力,你又如何能做到泛爱众呢?要想泛爱众一定要亲仁。岁月的痕迹并不可怕,这是不可阻挡的生命规律,但是我们要让自己的心灵不长皱纹。很多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很多老师带病坚持工作,从来没想过停下来歇一歇。虽然带病工作的精神很令人感动,但是没有健康的体魄,如何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学生喜欢看到我们健康的身体,喜欢听到我们响亮的嗓音,喜欢我们快乐幸福地在讲台上演绎我们的生活。
史金霞分享,让我受益良多。富有诗书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条件,多读书,带领学生一起读,不断创新课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学生,爱孩子,爱自己,爱自己的职业,学生的身体健康,心智的健全远比考试的排名,升学的指标重要的多,因为排名和指标并不能决定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