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读完的第60本书
时间:2020.4.20
阅读原因:对此书早有耳闻,今日终于对她下手。
关键词:斩断、舍弃、脱离
简评:断舍离是一种人生实践哲学,不仅仅是家居整理术,对于工作、人际交往也有指导意义。相比整理技能,应该更注重道的层面,作者倡导通过身心修行,在杂物上做减法,在心灵上做加法,引导我们立足当下,积极进行身体和外界环境的流动交换,促进新陈代谢。
本书收获: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讲述
一、什么是断舍离
1.第一个层面从字面理解“断舍离”: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2.断舍离即“出”,其中的核心是“出,则进”,“进,则出”的循环反复,动态平衡。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们”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3.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4.最高级的一种诠释断舍离来自精通佛法的高人: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几乎没有人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到释怀。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如何放手,
才能坦然地接受烦恼,
甚至衰老、病患和死亡。
“断舍离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的死而进行的训练。”
5.断舍离来源于瑜伽。而瑜伽非常重视呼吸,因此,断舍离的精髓就在瑜伽所倡导的呼吸方式中。呼吸中最重要的首先是“吐气”。所谓“呼吸”,先“呼”后“吸”。从吐出阻塞的气体开始。
这又让我想起了冥想,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又让我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经》,做到致虚极,守静笃。也就是心灵上的“断舍离”,做到“空明觉”,抛去内心的杂念,觉察当下。
二、为什么要断舍离
1.现如今我们身处在一个“物质过剩”和充满各色价值观的世界。
应该明白自己“不能收拾家务”的心理机制
重新审视自我的物质观,为断舍离的实践活动装上助推器。
2.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可以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可以减少一份负担。
减少一次浪费,就可以恢复一分精气神。
3.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己。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三、如何进行断舍离
1.观念上的断舍离
✔认识现状
✔停止自我否定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2.杂物上的断舍离
✔拿出杂物,俯瞰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3.收纳指南
✔“三分法”:大中小
✔“7·5·1法”
“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
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7成”“5成”“1成”,“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1 out 1 in法”:遵守“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先出后进。
4.通过三层“筛子”进行选择取舍。清除忘却物,抛弃留恋物,筛掉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处理掉忘却物象征清理潜意识中的沉淀混浊物。
5.扔掉那些与我“关联度”不高的物品,即平时很少用,用的频率极低,几乎快想不起来的物品。
6.可以进行断舍离的地方:
衣柜,冰箱,书架,壁橱柜,厕所,玄关(象征着家的颜面),鞋柜,客厅。
行动清单
1.立马收拾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架和桌子
2.整理打扫房间和厕所
写在最后
断舍离改变人生:
舍得便是获得。
复位人生。
做出最适合当下的选择和决断。
重拾自信心。
成就自在·从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