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太多
做好这三件事让你不焦虑
- 发呆
- 运动
- 读书
发呆
别笑(我是认真的,如果能帮到你)
这件事其实挺难的,我身边重度手机爱好者太多了。他们真的好忙,一边看电视剧的时候,一边刷小视频。一边走路的时候,一边看着朋友圈,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看着小红书。
手机好看吗?好看啊,也不好看,但是重点是不无聊,不那么孤单,不那么寂寞,不让人害怕。
扎心了。
别怕,手机可以看的。
给生活多一点留白,就可以提升幸福感。
划重点来了~~~~
- 走路的时候,发发呆
只盯着你眼前看到的事物,其他的别想。环卫工正在扫垃圾,一下一下,一下,他把垃圾拢到了一起,又准备装起来。前面的女生腿好长,她迈左腿了,她迈右腿了,好吧。红绿灯了,外卖小哥的电动上,他给手机装了一把小雨伞耶,好好玩。 - 吃饭的时候,发发呆
大家一起聚会,一定有尴尬无聊的时候出现,我就是无聊了,又没什么,告诉自己的,我现在只做聚会聊天这一件事,其他的都不做。 - 想怎么发呆就怎么发呆
你在哪里发呆最爽,是在喝茶的时候,看茶叶起起伏伏,是在阳台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思绪在天地两茫间,还是躺在床上,直接天马行空,找个你喜欢的姿势,想象真的很美好。
运动
这是认真的
这件事,我想说说我自己,我是从2019年开始坚持每天运动的,4年的时间,抛开特殊时期,运动损伤的时刻,每年300天以上,每天半个小时,这件事,我不含糊。
- 建立运动习惯
这是最难的时刻,开始做这件事,心里没底,不知道可以坚持多久,但是我当时就是想做这件事。最清楚的片段是,晚上跟同事喝酒吃饭,回家晕乎乎补上运动打卡(是不是疯了,对,我就是疯了),近乎执念,我要证明,我可以做这件事。 - 坚持做下去
特别是出差,旅行和过年的时刻,打破了日常的环境,场景,装备都要适应,而周围又一片安逸的时刻,特别想放弃,不停地跟自己说,回家再做,过完节再做,又一次次爬起来,练起来啊,不找理由。 -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运动的种类特别多,有跑步的,有去健身房的,想要长久做这件事,首要的匹配就是时间。跑步的时间更长,但是很简单粗暴,跑就完了。健身房,需要刻意留出时间。综合两项都不适合我。我选择在家里自己练,平时早上5:30起床,6点开练,6点40结束。周末晚起1个小时,运动时间往后推。
建立生活的秩序以后,我收获的是对于自我的认可与别人的尊重。
读书
选你喜欢去读
读书不难,但是坚持读下去,不容易。
读书不像运动,我可以更直观看到自己流汗了,我瘦了。它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
- 读什么
你喜欢什么,就去读什么
喜欢哈利波特,就去读哈利波特,喜欢散文就去读散文,喜欢小说,就读小说。你的喜欢比什么都重要。 - 怎么读
碎片化阅读,说是碎片化时间,其实也不那么碎,做地铁的时间,等待的时候,不要放过,拿微信读书来说,一本500页,平均需要4个小时,一天碎片化半个小时,需要8天,一周工作日5天,再休息一天不看书,一本书可以很轻松地在2周内看完。 - 写一写书评
简单的几句话,你可能就会找到很多的共鸣,也会遇到很多跟你一样喜欢读书的朋友,这件事做起来就会更容易。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去看,去了解,去学习。
逐步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理解,鉴赏,创作体系。
试一试,做起来,在行动中必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