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绿珠背后的于頔
位高权重的官员,无意间撞见了一个落魄的官宦之家正在典卖婢女,此婢女姿容貌美,通晓音律,如芙蓉含水,通透晶莹。官员相中,报出大价钱赎买了身价。
谁知,就是此再正常不过的一次赎买,从此竟然将自己和一个诗人,一首诗连带了一起,并且传颂后世。
此真实事件发生在唐德宗年间,官员名于頔(dí),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诗人名崔郊,出身于书香门第,学识渊博,但家道中落,家境贫寒,称得上“罄悬”。
崔郊有个姑姑在襄州,家境稍好。崔郊常到姑姑家,时间长了喜欢上家中的一个婢女,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位芙蓉般水灵的姑娘。婢女对崔郎也是情有独钟,两情相悦,遂私订终身。
天有不测风云,姑姑家也遇到了难事,财力匮乏,无奈只得将婢女高价转卖,买主正是刺史于頔。于頔一看到此姑娘,心中高兴,超出姑姑家预想竟甩手即“给钱四十万”!德宗年“斗米二百”,按此来算,就是两千多斗米,相当大的一笔钱。
崔郊知道消息赶到姑姑家,已经迟了,人已经入了刺史府了。于是,就来到了于府周围,每天在苦等,希望在女子外出之际能够再见上一面。
寒食那天,婢女果然出来采买物品,一眼就看见了门外的崔郊,二人执手流泪,徒唤奈何!
崔郊让女子再等候,此生自己一定出人头地,到时为姑娘赎身。
临别,崔郊写下一首诗赠送给了姑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就是这首名诗的来处。
有人看到了这首诗,报告给了于頔,当然,还有此婢女的私情。
于公看了诗后,却起了爱才怜爱之心,让人请书生到府中一聚!
于公很平易近人,见到崔郊直接下座主动握住了崔郊的手礼貌的问候,让崔郊几乎无所适从。
于公道:“‘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公制作?”
“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吗?”
“四十万钱。”
“四十万不过是个小数目!”
于公又道:“公子乃有才有情之人,我也曾听说过公子的才学诗文,假以时日,会有腾飞之时。你喜欢她可以早点告诉我,用一纸书信也可,我可以把她还给你!”
崔郊目瞪口呆,无所适从——这转换的太出乎意料了吧!
于頔于是请出此婢女,还给了崔郊,索性又如同嫁姑娘般赠送了丰厚的妆奁。
萧郎,出于《梁书·武帝记上》:卫将军王俭见到萧衍,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做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此萧郎即后来的梁武帝萧衍,果敢潇洒,后世常以“萧郎”泛指情郎。
绿珠,历史上也确有此人,乃西晋年间洛阳金谷富豪石崇宠幸的歌姬。石崇为金谷二十四友之首,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见于史载。因其得罪过赵王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待司马伦专权时,孙秀依仗权势向失势的石崇索要早已暗慕的绿珠,石崇坚决不肯,于是孙秀罗列罪名抓捕了石崇判了死罪,石崇被抓时,正和绿珠在庭楼,绿珠感念石崇对其厚待,不堪为孙秀所辱,于是当着石崇的面坠楼而亡。后人以绿珠比喻才情过人的女子。
评说:这里主要说一下于頔,乃豪情豁达之人,因此事,先前的一些作风典故也被记载于世,谓此人是古道侠肠,家世渊厚,有磅礴之气,气度恢弘的至情君子。真因为如此,历史上的于頔得以善终,并且因其诗文,自身也得以名扬后世,让人称颂不已。
直至今日,人们在诵读此诗文时,感慨的不是崔郊和婢女的离合。更多是感慨背后促使二人团聚的于公的美德。
另还有于頔记载:零陵郡有一歌姬,色艺双全。零陵是襄州的辖区,于是请来表演,一听,演唱的竟然是零陵太守戎昱的诗作,再问,使用的乐器,也是戎昱所赠。他明白,这是戎昱太守的所爱,自己有了点持强夺爱之嫌,于是道: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为后世所称赞,但绝不能为了自己娱乐夺人之爱。于是马上送还歌女,赠送礼品,亲自修书向戎昱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