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287: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素养 能力 习惯 信息革命 知识技能 求知 做事 共处 发展 改变
习惯养成的价值与意义
——新教育实验第16届年会主报告(二)
朱永新
压缩版:
二、习惯养成的价值与意义
4,世界趋势,习惯养成是全球教育朝向。
在世界来看,70、80年代,“素养”、“能力”成主流。根本,传授知识技能,信息革命下,调整为学会学习、加强素养的新目标。
习惯被管理学家“接管”了。更强调传播、务实、行动的管理学家。史蒂尔·柯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70国28语言发行1亿册。
罗马《学无止境》“维持性学习”和“革新性学习”。前以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后以能力和习惯的养成。
各国普遍关注核心素养、技能培养与习惯养成等。
这些学说理同表述不同。联合国“五大支柱说”:学会求知(learring to know),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提升专注力、记忆力和思考力;学会做事(learring to do),包括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和创新进取、冒险精神;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包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学会发展(learning to be),包括促进自我实现、丰富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和责任承诺;学会改变(learning to change),包括接受改变、适应改变、积极改变和引导改变。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三大素养说”,对15岁学生,从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基于计算机的问题解决能力等;韩国《国家教育课程标准总论改革基础研究》“六大素养说”,一是自我管理素养,二是知识信息处理素养,三是创造性思维素养,四是审美感性素养,五是沟通素养,六是共同体素养,等等。
兼顾素养与能力。欧盟《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终身学习的“八大素养说”,为母语沟通,外语沟通,数学能力及基本科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人际、跨文化与社会能力及公民能力,创业家精神和文化表达,同时提出贯穿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的共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等。
有些学说是以能力或技能的方式阐释。如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提出了“三类技能说”:一是学习和创新技能,二是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三是生活和职业技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关键能力说”,指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三种关键能力:一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二是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三是自立自主地行动的能力;新加坡《21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三层技能说”,一是居于核心层的价值观,第二层是社交和情感技能,第三层是面向全球化世界的关键技能,等等。
以美德命名,如西方的积极心理学也对习惯养成,确立了24种,这最重要,归为六个:智慧、勇气、慈悲、正义、节制和对形而上的关注。
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七大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等等。
综上,以素养、技能、美德、能力等不同命名,是不同形式,同样是信息时代下的新目标,“每月一事”的操作,包括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三个维度,但都在涵盖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大生活场域,都在找为人的一生奠基的重要习惯和品质。
所以,习惯养成,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共同选择,是世界大势所趋。
读后漫谈
素养和习惯能做些什么
这段话以学院派的论述方式,从世界视野概括了素养和习惯的重要性。学院的论述虽然繁琐,但论述的非常清楚。读完这段话有一种把握世界大局的高大上感。
这段话论述的内容是建立信息革命的时代基础上,畅通的互联网和终端设备,使知识和技能随时随地都可便捷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了几倍。而这一点恰恰是以前教育的根本目标。例如,以前要学习毛笔书法,必须跟随老师,长期学习。而现在网上的学习视频和书籍铺天盖地。只要想学便能得到。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的合作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新教育的一些理念,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个基础,一些观点很难理解,也无法做到。
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社会的交往状态,也改变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状态和更新状态。相应教育所关注的人的素质必须相应的发生变化。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比原先的更加广阔和深刻。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必须抓住最核心的成分,就是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因为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一个根本素养。社会需要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是价值观的确立,其次是学习方法的习得。
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人际交往深度和范围的扩大,所以上面提出了关于不同文化下的交际。
以上种种要求,不再是一种知识或技能的状态,而是一种素养和习惯的形式。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造成了处理信息量的巨大,和人际交往的范围更大,频率更高,知识更新加快,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中,人们力求抓住最根本的东西,最具有决定性的东西。所以人们的认知就分成了两层,第一层就是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技能,而第二层就是决定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根本基础,就是指素养和习惯。
这样来看,仅仅具有素养和习惯是不够的,伴随的必须是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大量交际的完成。而不是说把以前的知识和技能换成素养和习惯。通过习惯和素养的培养,来达到完成多而深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必须把核心素养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顺利的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东西,需要习惯长期的积累。虽然信息技术革命时代,更新和传播速度加快了,但是人还是要一点一滴的掌握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更多的地步。
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状态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达到较高的水平,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达到较高的水平,海量阅读,海量写作,海量交往才能成为一种现实。另外,这一切都建立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基础上。
书香香园的建设,是新教育的基本行动。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各种良好习惯和核心素养的高度发展,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这个概念包括了以前所提的语文读写能力的水平。
新教育的各种行动都是互相交叉互相包含的。课程化,是所有行动的形态,读写交流,是所有行动的核心内涵。素养和习惯的培养是各种行动的最终目标。书香校园是读习惯,卓越口才是交流习惯,共写随笔是写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数码社区是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卓越课程是实践和创新的习惯等等,聆听窗外声音是扩大视野的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