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在这一建议中指出: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最锋利的一种工具,使用这工具要求有高度的技巧和修养,教师要谨慎利用评分这个工具。关于这一条建议,我虽然把内容罗列出来,但其实还是不觉得评分有多么重要,直到我今天下午阅读魏智渊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老师在书中清晰地解释了很多名词,同时也深刻剖析了很多最重要的建议。
1.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我们的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经常进行测试,我自认为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每次考试过后为了掌握孩子们的答题情况,我总是把所有卷子全部批改,但是每次班级里总有几位同学要不不及格,要不就是在及格的边缘,所以发到这些同学的卷子时,我一般不说出分数,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其实早在我打出不及格分数的时候,我已经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他们不会的题不敢问老师,怕老师再次凶他们,更不敢把试卷拿给父母,所以就总是“丢试卷”。长此以往,这几个孩子如何还有学习数学的自尊心呢?
2.教师从来不要打不及格的分数,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总是在打出不及格的分数以后才给这些同学“补课”,为什么从来没有想到在打出不及格的分数之前就补救呢?为什么不给孩子们讲清楚以后,再让他们做同类试卷再打分呢?只要孩子们在一次测试中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她就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战胜后续困难的必备条件。
3.学生的知识比较模糊的时候,不要评分,应当首先让学生学会知识。我们国家的评分体制是“一锤子买卖”,“一张试卷定终身”,只以期中考试的一张试卷来给孩子打出分数。我们教师虽然改变不了这种状况,可是在平时的测验中是不是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呢?先给孩子们讲清楚知识再打分。
4.避免让学生回答重复性的知识。数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里,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答重复性知识看不出孩子掌握了这种知识,也陷入死记硬背的智力坏圈中,所以要避免让学生回答重复性知识。
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奖励和最重的惩罚都是平分,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工具,就要做到热爱孩子。托尔斯泰写道:“如果教师只热爱事业,那他就会成为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它会比那些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愿我们都慎用评分,热爱学生,做一个完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