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2023.09.22)

中原焦点团队晓玲分享第322天(20230922)

咨询累计:总58次,咨15次

凡是过度照顾他人情绪的人,其自我感觉是完全建立在别人的反应上的,或者强烈地被别人的反应如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所影响。

哪怕是发出一条微信,对方没有回复,或者发了新的朋友圈动态,一直点赞的某人刚好没有点赞,他们的内心都能翻滚半天。

将别人的情绪归因于自己(别人情绪不好都是因为我,我对他人的情绪负有责任),并且核心自我也倚赖别人的情绪反应而建立,好像别人的举手投足就是你的打分体系。

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核心自我,没有关于自我的恒定感,并且不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好还是不好,那么这个人就需要将别人的情绪都变得和自己相关,并且需要不断在别人的情绪反馈里去确定、试探。

为什么许多人没有办法建立稳定的核心自我呢?这与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有关。在原生家庭里,我们是从父母对我们的反应中构建自我的感觉和认知的。很多人没有内化一个好的客体关系,因为很多父母的心理功能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提供心理学意义上的“足够好的养育”,他们情绪起伏不定,人格不稳定,对孩子的滋养、关注、接纳都很缺失。这样,孩子会习得一种模式,总想做点什么让父母看见自己,让父母关注自己,对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进而去关注父母的情绪,把父母的情绪变好,这样他就能感觉到自己对父母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就会在其他人际关系中复制小时候习得的模式,在别人身上去寻找关注和存在感,把别人的情绪变化弄得好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旦别人不高兴了,就觉得自我坍塌了。

如果你一直活在这样的模式里,就需要通过觉察,去做一些反模式而行的事情,去增加对自己的关注和肯定,更在意自己的情绪,先去照顾自己的感受。

原生家庭和社会文化使我们形成的模式常常是无意识的,而觉察却是有意识的。

当其他人的情绪令你难受时,你需要告诉自己,你的好与坏和别人的情绪之间是有界限的,是各自独立的,是不完全相关的。请对自己说:这个人此刻的情绪和我无关,他的情绪是由他自己的性格、内心模式、认知方式造成的。

告诉自己,你在别人的世界里并不像你以为的那么重要,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里的其中一个角色。别试图控制他人的情绪,即使他不开心,那也是属于他的部分,是他和他自己的关系,他的情绪不是你的打分体系,不能证明你就是糟糕的。

告诉自己,你不再是那个根据父母的脸色和心情而感知自我好坏的孩子了,你可以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

拉开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距离,不要让“善解人意”成为我们的负担,要让“以我为先”成为我们的保护色。这是我们建立自信,活出有力量的自我的一个重要步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