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小孔子四十五岁。
【释文】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解读】
本章继续论述孝道。“敬”,作为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孔子从人和禽兽有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的道理,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饲养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孔子认为,仅仅满足于养活父母,不是真孝,因为这种行为缺少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恭敬。孔子的论证极为简单,用一个类比而已——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是说,就算在家中养条狗或是养匹马都要把它们喂饱,对自己的父母若是只有表面上的养,和养些阿猫阿狗有什么区别呢?这一句话,有力地驳斥了“能养即孝”的观点。
君不见,当今社会,有的人把猫狗当子女一样疼爱,却不肯给父母多出一份赡养费,甚至用在猫狗身上的开销远甚于老人。那么,这样的养活,和孝真的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