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过,世界上什么行业都要持证上岗,唯有父母没有持证上岗。只要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结婚,生孩子后,自然就升级为父母。至于是否具有做父母的能力,这个没人去过问。正因为如此,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乃至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部级津贴专家李玫瑾教授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陪伴孩子,是最大的恩情”“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这些观点振聋发聩。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享受童年;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原生家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时下还没有扭转过来的社会焦虑、家庭教育焦虑、教育焦虑,直接影响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一定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孩子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起来。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原生家庭教育观念有好多已经不适应现代家庭教育,所以家长要敢于进行革故鼎新,对一些不恰当的甚至荒谬的教育观点、方式进行坚决摒弃。比如:“孩子小不懂事,大人的事别掺和” 这样的沟通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我让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还跟老子谈条件” 这就是典型的语言暴力,反映的是原生家庭的教育状态。所以,我个人认为,摒弃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特别是不符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规律的心理认知,需要家长做一个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回应。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边要努力去学习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书籍,一边不断反观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性的去进行当父亲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只要是他主动提出的、感兴趣的,不管我懂不懂,不管你在忙什么,都要进行积极的回应。要么你让他思考一下,再想想;要么你就帮助他解释、说明;要么引导他去通过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资料书去查询;要么你让他先忙自己的事去,你忙完自己的急事再去帮忙。但总会给予他积极的回应。因为孩子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提出问题,都是主动思考的结果,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对未知的探寻动机,如果被家长一句“滚一边去,别烦我”的呵斥,或“我不知道,问老师去”的敷衍,孩子探寻的兴趣之火会很快被浇灭。
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生活中,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轻易会给孩子许诺,但往往不会兑现诺言。孩子一哭闹,要么一顿呵斥,要么挨一顿打。殊不知,孩子自尊心的建立,父母威信的建立就是靠对孩子的尊重而建立起来的。你对孩子说话算数,孩子对你说的话自然算数。你孩子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孩子自然也会学着你的做法。
其次,要心甘情愿的潜心陪伴给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现在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负担就很重。一是目前的课程门类缺少整合,科目偏多;二是有不少教师依然没有将教育观念转变过来,还停留在以重复机械的训练来提高考试分数的短视目光上,给孩子的作业缺乏整体设计、科学性、针对性;三是家长能力所限或家庭教育观念偏差甚至错误。孩子就生活在很可悲的几重压力纠缠之下。作为家长,要尽可能的鼓励他、帮助他。鼓励主要是不断寻求他在做事过程中身上所闪现的亮点,进行及时、具体、细微的描述,并进行肯定性评价,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为孩子的正确行为进行正强化。同时,家长要创造性的为孩子提供放松的机会,陪伴孩子一起参与交流互动(一起阅读、画画、下棋、做家务),一起去户外锻炼、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一起去旅行……在陪伴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自律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陪伴,不等于监督,也不等于充当保姆。陪伴,主要是心灵的充分交流。比如: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在不干扰孩子的状态下,干自己的事。但不是玩手机、看电视,可以是看书、做家务、画画、做手工等。当孩子累了与你交流时,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听他们的心声,并积极的肯定他正确的做法、新奇的想法、美好的愿望、主动地思考……切忌,父母在孩子学习时,偷偷的一直像监工一样,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指出孩子的举手投足不当之处,让孩子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氛围之中。也切忌像保姆一样,过分的献殷勤,端水送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特殊性,而且还会打扰到孩子正常的安静状态。
陪伴,要俯下身子,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避免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心。童真的世界的行为、表达与成人世界的表达迥然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爱人因为数次大手术,一般人估计都无法面对,至少在心理上是崩溃的,但爱人以阳光、乐观、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追求上进,不但在学校工作中认真负责,赢得领导与同事的赞誉,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她也能做到孝敬父母老人,能处处替别人着想,把家里打点的井然有序。我戏称她为“铁人”。其实这里面包含着我对她的担心,也有肯定。但这句话,听到儿子耳朵后的答案是什么呢?估计大家想不到。因为当时我也没思考过这句话儿子如何解读。后来,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再次提到“铁人”二字。已经三年级的他说:“爸爸,你经常说我妈是铁人,她的身子不像钢铁那么硬,她胳膊、腿都很灵活呀!”我忍不住笑了,并给儿子及时做了解释。事后,我在想:在我们成人口里说出的一些司空见惯的话语,在孩子的心理世界理解中与成人的初衷是有差异的,甚至可能意思会截然相反。同样,孩子要说的某些话吗,是不是我们成人理解对了?这也得打个问号。基于这样的经验,我觉得,陪伴,还需要正确的理解孩子,正确的和孩子沟通,耐心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走近孩子。
第三,做孩子成长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呐喊者。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不断的去观察他,发现他的潜力,发现他的爱好,发现他的生长点。并及时调整学习方向,改变教育策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硬扭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做一个捕捉孩子亮点的记录者,用文字、摄影、录像、画笔等多种方式,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为他们的成长不断注入希望,注入力量。还要学会不断变着法子进行呐喊助威,哪怕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只要孩子与之前有进步,努力了,我们就要有仪式感的进行祝福、加油。
第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家长。不管你以前怎么样,就是很优秀的人,也应该有终身学习的观念。知识幂次方更迭,信息幂次方递增,家长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应用操作等各种能力,特别是家庭教育思想的更新,需要家长主动去学习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书籍。如:《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正面管教》《家庭教育》《窗边的小豆豆》《陪伴孩子终身成长》《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非暴力沟通》等。不懂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懂得正确的交流沟通方式,不懂得有效的管控情绪,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凭借一腔热情,一厢情愿,理所当然的去进行家庭教育,非但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或许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少的心理问题。正所谓:不懂教育的家长,越是爱管孩子,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做家长难,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更难,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难上加难。所以,家长朋友们要要树立成长型思维,做一个学习型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才会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