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翻面

      以前学历史,学到的东西都似标签,比如李鸿章是大贪官,签订诸多丧权辱国条约的小丑,袁世凯是梦想称帝的野心家,最后落得一个惊惧而死的滑稽结局,等到读这本书,把详细的史料回填进血肉,分明这泥塑的人偶生动又复杂,原来李鸿章是个可悲的大清“糊墙匠”,袁世凯从朝鲜发际之时,也是个有胆有谋的乱世枭雄。

      读史广为流传的作用是“使人明智”,私以为,读史最大的益处在于经验的重复,“日光之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书里厘不清的问题,现在也未见得根根分明。容闳十几岁出国,1854年回国,已二十六岁。第一批三十个名额的留美幼童,最大的不超过十六岁,最小的只有九岁,十年后回国,皆已成年。在价值观形成最为重要的时期,他们习得西方的一套理念、模式,自由、平等、民主、共和。1881年,他们回国之际,即使他们不被清廷当成“洋毒”防疫,大部分人也很难走入政治权力的核心,至多能像詹天佑一般,成为名噪一时修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师,因为他们习得先进的技,能够投身实务,政治却是更复杂的玩意,腐化勾联下的衰败是那个时代的母题,所以他们注定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官至邮传部左侍郎,兼任外务部右侍郎、督办铁路大臣、会办税务大臣,袁世凯的搭档—唐绍仪从未成为历史课本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从过去至现在,横跨两个文明,注定“不合时宜”。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都不涉及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体现行将就木的清朝暧昧不清的态度,技术再先进,坐镇的大坝早已被虫蚁之辈蛀空,倾覆也只是顷刻之事。北洋水师坐拥铁甲舰定远、镇远,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惨败,刘步蟾为首的管带,吃喝玩乐、贪生怕死、军纪涣散,他们决定了战事的结局,注定全面溃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治理,不仅得有口号、理念、政体,还得反腐,高楼大厦起于一砖一瓦,反腐不仅是因为流动的金钱,而是这种金元至上的观念,会混淆人对是非的念头,变得和慈禧、袁世凯一般将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安危之前。有时候扭转一场谈判、战役的纽扣,是人背后的精气神。

      读本书的最大惊喜是拾得遗珠李鸿章,他的师傅是“道德完人”曾国藩,他稍次之,敛财较多,但是他仍然兢兢业业的在用自己的权术生命应对清朝的每一次重大危机,善用人才,扶持“植柳计划”,打造北洋水师,临危受命前往签订《马关条约》,在生命的末了不计前嫌钦定接班人,颠覆了对他大贪官的印象。“时势造英雄”,立在一旁战兢侍奉的臣子又有多少选择权,不愿召回留美幼童,被政敌清流党教唆,不得不退;明知北洋舰队需补购军舰,无奈之下还是得挪用给慈禧太后过生日;签订条约丧权辱国,却唯有他,只有他才能举得起这个匾,担得起这份责,前去委曲求全谈判。在乱世之中,他做了一些实事,犯了一些错误,没有留下一个好名头,但是可能历史就是这样或者说人就是如此,掐在世道的夹缝之中,选择了了,英雄或狗熊,在于时代是否选择你。他附庸于衰微的封建末代王朝,注定不会有善终。如前辈曾国藩对天津教案的处理,留下“名不副实,才能平平”的评价,如人品更次之的继任者袁世凯,倒行逆施称帝,留下骂名。

      后人评价前人时,也许真该多读书,全面了解,才能给予中肯评价。复杂的历史人物,是永远也做不完的课题。这不,选出留美幼童,就是一页崭新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沈木风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派留学生出国,考托福雅思,拿美国绿卡,是众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1978年至2...
    沈木风阅读 5,509评论 1 2
  •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长河里面的点点星光。远远望去,熠熠灼灼,明暗之间,尽显其生命的意义。 《夜凉如水,你我温柔》...
    析子阅读 4,101评论 20 18
  • 要说在晚清的历史上被骂得最惨的人物,整得最惨的人物,除了所谓妖后慈溪,什么军阀袁世凯,在之后,就非李鸿章莫属...
    兰海粟阅读 3,909评论 2 3
  • 明治维新的RB开始走上西方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清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
    游牧_1984阅读 4,707评论 0 0
  • 晚清让袁世凯人生腾飞的跳板在朝鲜。 袁氏以一介武夫在朝鲜半岛纵横捭阖拒日本人于海外。 全凭袁氏有一个得力的外交助手...
    占芳阅读 4,328评论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