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党校条例东风,扬起基层工作风帆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一举措犹如东风送暖,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条例》的修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基层工作如何更好地依托党校(行政学院)资源,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了清晰指引。
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培养干部的重要摇篮,在基层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条例》的内容来看,其将干部培训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这对于基层而言意义非凡。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通过党校(行政学院)有针对性的培训,基层干部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一些涉及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工作中,经过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基层干部,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政策内涵,将各项举措精准地落实到田间地头,切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在思想引领方面,《条例》强调党校(行政学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基层作为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思想统一至关重要。基层干部在党校(行政学院)接受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后,回到工作岗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他们可以将党的创新理论、先进思想传递给广大基层群众,在基层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以一些偏远山区的基层党组织为例,借助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成果,组织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活动,让群众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理论建设同样是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职能,这对基层工作的科学开展有着深远影响。基层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党校(行政学院)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为基层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比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如何化解邻里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问题,党校(行政学院)关于基层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基层干部提供有益借鉴,帮助他们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治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条例》精神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应积极与党校(行政学院)建立紧密联系。一方面,要积极选派基层干部参加党校(行政学院)的各类培训,确保基层干部能够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基层可以邀请党校(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指导,将理论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为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难题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修订的《条例》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基层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借助党校(行政学院)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起基层工作的风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