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听Scalers的第三课:利用势能差,拯救行动力——输出倒逼输入。最后一句话在很多地方听到过,Scalers说最先用这个词语组织这句话的人是他。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个视角出发,该怎么为我所用。
一开始Scalers先给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成长会的一个成员想要早起,却一直做不到早起,又对此事焦虑,去找Scalers,他给她一个晨读群定时放音乐的事情做,并通知出去了。我更关心的是这个过程中,能直观看到人性的一些东西(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比如,她先去找Scalers是要决心要进步的,要做到早起这件事的,但Scalers说要公开通知出去的时候,她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先不通知?Scalers说,你来找我,起不来是你自己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通知是在帮你,你如果第一反应不通知,那也就是说,你偷偷摸摸放弃了也没有人知道了。
后来这个女生从痛苦的早起放音乐完成任务,到最后从内心喜欢上了早起,这是在之前没有过的。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我们都有的,之前在第一课里听他讲过第一反应的概念,但套用在这里,也引发自己的深省。比如我的第一反应呢?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反应?
所以我们总是一次次的下决心,以为很了解自己,但我们又本能的不愿意承担痛苦,于是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好像都有理直气壮的理由。
这个故事里,我这样理解,她是用早起给晨读群里的人放音乐这样的行动输出,来倒逼自己打破以前的系统,因为以前没有早起的习惯,大脑不情愿做这件事,一想到要早起会痛苦,在早起的时候也会痛苦,但因为要“输出”,持续痛苦着完成一段时间之后,就有新的习惯养成,新的习惯也就伴随着好的体验。这新习惯也是一种全新的行动输入。
第二个故事是三个人不同的观念,关于买房子。题目是:贷款买房,月月还贷,房价上涨。
三个视频故事分别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十年前拼尽所有力气去贷款买了房子,每个月很痛苦的换代款,十年之后,房价涨10倍。一个人不买说是看不到房价会涨。还有一个人观点直接就是坚决不买,因为还房贷会影响生活质量,还不如去做提升自己的事情。
Scalers说这里要有一个这样的思考方式:用自己现在状况,往前看,假如你的个人收入水平和资产往前增长十倍,五十倍,到那个时候是不是你会把买一套房子当成你的资产配置一部分。现在你不买是因为你买不起,你会反过来说,买房子不好。当你不想成长,你认为成长没用,早起没用,写作没用。我们总倾向于逆向合理化。
而真相是,最后有钱人都有房产配置。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是为了抵抗风险。
他说如果那个女生的月收入7万,全部来自工作收入的话,如果不买房,风险就比较大。要看现金流,比如笑来老师也一直说不买房,但他是随时可以买的。
这里有关资产配置的分析有点延伸,我还想到张辉才写一篇文章说要有被动收入这件事,这时候冒出来的一个想法是,要去买来《穷爸爸富爸爸》,也按他说的,多看几遍再说。
再回到输出倒逼输入的事情上来,如果第一个视频里的人当时没有那样一个拼尽力气买房的行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收益。Scalers说,输出倒逼有效是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就会务必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生点什么。发生过的事,比没有发生过,强一万倍。那这里发生过的事,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点,持续行动。
第三是他自己写作的故事:从写不出东西到先做后想,再到天天写。
这样理解,为了必须写得出点什么内容,就只能多做事情,多输入,反过来这些输入和思考也会指导“输出”。
从这几个故事里,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呢?
绕开输入,先逼自己输出结果,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给了我们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成长如果按我们自己的意愿来,当面对持续的痛苦时,我们总会找到理由“半途而废”。谁喜欢痛苦呢,单单是想到就想要绕开了。
但当我们逐渐体验到早起带来的控制感后,大脑对早起的认知就由愉悦代替了之前的痛苦,改变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