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不进去书,于是给自己订的目标,每天都要看几页书。就这样也没有坚持下来。明天2月份,若二月份坚持每天都读,够一个月,奖励自己一件衣服。
第二学段(3~4年级)
【内容要求】
1.数与运算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例8)。
例8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学校图书馆为学生购买图书,其中数学绘本每本14元,如果买12本需要付多少元?
【说明】在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数的方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重点是理解从一位数乘法到两位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迁移。学生已知14×10的计算方法和14×2的计算方法,探索14×12的计算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12分解成(10+2),然后利用横式体现算理,14×12=14(10+2)=14×10+14×2,就可以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乘法运算竖式,从算理过渡到算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面积表述运算的道理,培养几何直观。
(2)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感悟分数单位(例9);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例9感悟分数单位
比较1/2和1/3的大小
【说明】把两个数同样大小的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和3份,通过比较各自1份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大小。然后进一步把这两个圆平均分成6份,通过“1/2=3/6 ,1/3=2/6 ,3/6>2/6,所以1/2>1/3”,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只有在相同单位下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法则与整数比较大小的发展是一致的。
(3)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探索并理解运算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5)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特征(例10),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例10 生活中的数
某学校为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例如,202103321表示“2021年入学的(3)班的第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202104302表示什么?
【说明】这个例子启发学生思考,编号提供给我们一些什么信息。例如,一个年级最多有多少个班,一个班最多有多少学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本校的学生编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