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我怀疑三观的话题

19岁女孩欠贷出走,回来后发现母亲不堪催债自杀,在母亲坟前痛哭不已。

看完新闻,好像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种很无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新闻的关键字在我眼前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

19岁的女孩欠现金贷

母亲陆陆续续替她还了11万

受不了压力,母亲自杀

葬礼当日,有四批人来要债

村民和亲戚团结扣下要债的人

母亲生过很多个孩子,女孩是唯一一个活着长大的

过分宠溺

父亲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女儿情绪,我会好好保护她”

问及到底欠了多少钱,就记得开始的6000,其他不记得了

亲人好友救济

律师免费帮助

派出所结对帮扶

带情绪平复还给介绍工作

……

这个事件,让人欲言又止,因为事件无可挑剔,一个本是非常负情绪的新闻,何至于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后,好像变得暖和起来了。

可是为啥还是有一股冷气一直往外透呢?好比一个冰冻住的尸体,即使裹了再多棉袄,还是止不住冒冷气。

是我心里狭隘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有点找不到我的三观了。

因为以我平时的立场,我肯定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夏双19岁,一个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年纪了,一系列的事件发展下来,她难道就只要到她母亲坟前哭一下,忏悔一下,就可以被原谅吗?

我觉得不够,根本不够。

可是,所有的当事人却觉得够了。这样忽然叫我怀疑我的想法了。

是我太苛刻了吗?

亲戚村民为她“站岗”,只要有陌生车辆进村,都有通过排查。

她是活成了女王了吗?要被如此庇护?那些村名和亲戚是很有时间还是太有“正义感”了?

父亲根本没有怪罪她害死了母亲,母亲的死好像更加突出了她的重要性,也根本不怪罪她乱借钱,反而希望她平复心情,还要好好保护她。

父母亲友的庇护也就算了,这个里头有太多的爱、不舍、利弊、轻重等等,都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以要权衡。

可是派出所、律师等等人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他们也来帮助和同情她?这不得不让我心里很纳闷了。

真的是我的三观有问题吗?

或许是我心太硬?

又或者……

可是她真的就没有问题吗?

一个成年人,借了钱,没有偿还能力,反而害死母亲,即使到母亲死了,连借款数额都说不出来,十多万的还款,她居然能记起来的只有6000元。

是记不清了,还是根本不想记起?

是真的悔恨不已,还是想要逃避剩余债务的一种演戏。

如果真的只有到出人命后,才内心触动,还要一棒子人来帮她调节情绪,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去谴责她,更多的是觉得她是受害者。

先不说这些所谓的高利贷是不是真的高利贷,所有的人就先入为主的把高利贷加入故事主题,而她就成了一个受骗女孩的形象,然后一系列的人道主义就好像站得住脚了。

但,苍蝇不叮无缝蛋。

签字画押借钱的时候,难道不去了解利息和自己的收入是否匹配?是否有能力偿还?

如果受骗,开始的6000就已经足以清醒,又何来这11万的还债还源源不够,以至于要用母亲的命去偿还。

忽然好像觉得有些东西是冥冥注定的,母亲生了那么多孩子,就唯独她一人活着。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加倍珍惜。

珍惜的代价是,活了孩子,赔了母亲。

若孩子以后好好活,或许还能弥补母亲的爱女之心。

若孩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还不如当初不能生育。

有些东西,爱不能感化,情不能打动,就只能看老天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