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孩欠贷出走,回来后发现母亲不堪催债自杀,在母亲坟前痛哭不已。
看完新闻,好像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种很无力的感觉油然而生。
新闻的关键字在我眼前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
19岁的女孩欠现金贷
母亲陆陆续续替她还了11万
受不了压力,母亲自杀
葬礼当日,有四批人来要债
村民和亲戚团结扣下要债的人
母亲生过很多个孩子,女孩是唯一一个活着长大的
过分宠溺
父亲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女儿情绪,我会好好保护她”
问及到底欠了多少钱,就记得开始的6000,其他不记得了
亲人好友救济
律师免费帮助
派出所结对帮扶
带情绪平复还给介绍工作
……
这个事件,让人欲言又止,因为事件无可挑剔,一个本是非常负情绪的新闻,何至于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袄”后,好像变得暖和起来了。
可是为啥还是有一股冷气一直往外透呢?好比一个冰冻住的尸体,即使裹了再多棉袄,还是止不住冒冷气。
是我心里狭隘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我有点找不到我的三观了。
因为以我平时的立场,我肯定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夏双19岁,一个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年纪了,一系列的事件发展下来,她难道就只要到她母亲坟前哭一下,忏悔一下,就可以被原谅吗?
我觉得不够,根本不够。
可是,所有的当事人却觉得够了。这样忽然叫我怀疑我的想法了。
是我太苛刻了吗?
亲戚村民为她“站岗”,只要有陌生车辆进村,都有通过排查。
她是活成了女王了吗?要被如此庇护?那些村名和亲戚是很有时间还是太有“正义感”了?
父亲根本没有怪罪她害死了母亲,母亲的死好像更加突出了她的重要性,也根本不怪罪她乱借钱,反而希望她平复心情,还要好好保护她。
父母亲友的庇护也就算了,这个里头有太多的爱、不舍、利弊、轻重等等,都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以要权衡。
可是派出所、律师等等人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他们也来帮助和同情她?这不得不让我心里很纳闷了。
真的是我的三观有问题吗?
或许是我心太硬?
又或者……
可是她真的就没有问题吗?
一个成年人,借了钱,没有偿还能力,反而害死母亲,即使到母亲死了,连借款数额都说不出来,十多万的还款,她居然能记起来的只有6000元。
是记不清了,还是根本不想记起?
是真的悔恨不已,还是想要逃避剩余债务的一种演戏。
如果真的只有到出人命后,才内心触动,还要一棒子人来帮她调节情绪,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去谴责她,更多的是觉得她是受害者。
先不说这些所谓的高利贷是不是真的高利贷,所有的人就先入为主的把高利贷加入故事主题,而她就成了一个受骗女孩的形象,然后一系列的人道主义就好像站得住脚了。
但,苍蝇不叮无缝蛋。
签字画押借钱的时候,难道不去了解利息和自己的收入是否匹配?是否有能力偿还?
如果受骗,开始的6000就已经足以清醒,又何来这11万的还债还源源不够,以至于要用母亲的命去偿还。
忽然好像觉得有些东西是冥冥注定的,母亲生了那么多孩子,就唯独她一人活着。
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加倍珍惜。
珍惜的代价是,活了孩子,赔了母亲。
若孩子以后好好活,或许还能弥补母亲的爱女之心。
若孩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还不如当初不能生育。
有些东西,爱不能感化,情不能打动,就只能看老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