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想象的力量,比如当身处平淡时,我们可以想象失去现有的东西会怎样,这会帮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可贵,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已有的事物上。如果总盯着自己没有得到的事物,恐怕会终日活在不快乐中。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能轻装上阵去追求和体验更好的生活呢?所以,“比较是偷走幸福的贼。”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这要看跟谁比了,如果与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比较就是送来幸福的天使。
陪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晚上孩子和我聊天,大声地说:“今天是我最不快乐的一天!”当时心里一紧,有点担心、恐惧。心想:这孩子总是关注自己得不到的,他的表达有点那么负面。对孩子表达的这些事情就有了很多的抗拒。
于是就和孩子聊一下今天发生了什么让他觉得怎么不开心。孩子告诉我说:“以前都是我们在教别人怎么做游戏,今天这个孩子竟然教我们一个新玩法,我们只能跟着他玩了。”
我说,“别人教会你新的游戏玩法,你的想法是怎样的?感觉是怎样呢?”
“那孩子才三年级,对他的新玩法有点羡慕的,有点嫉妒。”
“哦,你觉得你被比下去了,是吗?你想要指导别人,被别人羡慕,你需要那份价值感是吗?”
“听你说那个小朋友教会了你新玩法,你不是get了一个新技能了!下次我们好我们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新游戏了。”
聊着聊着就放下了这件事。
突然我又想起了一件事,马上责问孩子:“你今天的读书打卡,是不是没有完成?”孩子沉默以对。
看,习性就是这么强大,明明孩子已经完成了很多事情,也我也只看到了他未完成的部分。
有时身教要大于言传。
现在想来,这种“负面偏好”被深深写进了物种的基因,我们会更多的关注负面信息和事件,不自觉的忽略大多数正面、美好的事情。缺乏觉知的人,大多会在这种基因力量的操控下过着“身处美好中,却活在烦恼里”的生活。
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能经常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做一条能够看到水的鱼。
决定:每天睡前和孩子说三个当天发生的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