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感悟分享
劳动教育的思考
今天我们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领读人赵老师给我们提出了“您是如何推行劳动教育?”这一交流话题,看完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倡导“教学做合一”,建议我们“在劳力上劳心”,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了在劳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的思想和例子。可以说,陶行知先生是特别推崇劳动教育的。无独有偶,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自此,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范畴。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拥有者跨越百年而熠熠生辉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推行劳动教育呢?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应该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系列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且注重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学校的育德的相互融合,形成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合力,使劳动教育经常化、日常化,以劳树德,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邹平市梁邹小学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开发了《梁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分别从衣食住用行这五个方面的主题分年级进行教学,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目的就是通过劳动的锻炼,增长学生的才干,锻炼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在自己实际的教学中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我们应该把眼光再放长远一些,抓住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生长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亲自参与、感受,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家务劳动小明星的评选,我是值日小能手的比赛都是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以劳树德的生长点,语文数学学科中抓住劳动教育的生长点,相信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的学生以劳增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各学科的劳动教育渗透,又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强身健体,音乐美术课中的劳动实践则会更加促进学生们对美的感受。
当然,劳动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需要有机结合。如此才能实现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的回归,培育孩子的劳动观念,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收获技能,学会与人交往,锻炼各种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劳动教育中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