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界的“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都非常重视应用文教学。叶圣陶说:“写作,最好在实用方面下功夫……为适应生活上的需要而写作。”吕叔湘说:“写作就是作者和读者双方的事情,文章要力求明确、简洁。”张志公说:“……交给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应变能力,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
张祖庆老师说:“教材中的应用文不少,但是仔细分析后,这些应用文之间的关联度不大。观察日记、调查研究、导游词,他们没有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因此,这就给教学带来了难度。”
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张祖庆老师又有了怎样的思考呢?
怎样把这些零散分布在各册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统整在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中学会应用文写作呢?张祖庆老师做了交际语境下的教材作文课程重构。
以写信为主题的习作课,张祖庆老师构建了“城乡异地通信应用文写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寻找结对班级。结对班级应是异质性质,生活差异越大越好。这样的配对才能带给学生陌生感、新鲜感。结对班级还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至少有几个小时的车程。
第二版块,树立通信规则。和学生约法三章:不留电话号码,不告诉对方性别,不寄照片,保持神秘感。
第三版块,持续跟进。设计异地通信写作菜单,规定素材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我们班的那些明星人物”“老师众生相”“介绍一本非读不可的书”“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写写美食、美景”。自选内容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第四板块,笔友见面仪式。这个板块是整个活动的核心。教师要通盘策划,精心设计,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到,才能让整个活动完美呈现。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完成了一系列应用文写作。
1、给家委会的一封信。信中要提出活动的价值,获得家长的支持。分小组写核心价值的片段。学生共评,完成信的内容。
2、活动方案。由学生策划。给学生活动方案的模板,让学生模仿。选出最佳方案后,请家长一同完善。
3、邀请函。要求家委会成员参加。
4、会议通知。
5、会议记录。
6、活动须知。同学们写学生活动须知和家长活动须知。
7、协议书。与旅行社、学校签协议。
8、演讲稿。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研究经典的演讲稿。进行海选。
9、互留赠言。写下让笔友难忘的赠言,不能复制网络上的内容,得自己写。
10、通讯报道。
11、建议书。
从活动的过程就可见,教材作文重构并非易事。每一个板块都需要老师缜密地思考。引导孩子写,不是难事,难在真实情境创造了,教师的推进和落实。
仔细看每一个板块,老师穿针引线的作用很大,最有魅力之处在于这个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除了有教材内容的利用,还有学生的自学,比如让学生自己研究经典的演讲稿,写自己的演讲稿。有学生的探究、写作,共写一封信,说服家长支持活动。活动的核心真正体现语用。
张祖庆老师还在书中列举了成都李兰老师毕业纪念册设计课程。围绕班级人物,开展群文阅读,提炼写人文章的若干策略。还有跨学科活动,给人物画漫画形象。写班级故事。写信请人写序,也进行了“序言”的群文阅读。
张祖庆老师在书中说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在于:
一是有真实的交际语境,所有的写作都不是教师直接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二是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交际活动有了落脚点。
三是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书信、通知、会议记录、演讲稿、通讯稿、协议书、活动须知、策划书……一个个微写作组成一个大的写作任务群。
重构教材,真的是教师一次千方百计的创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