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熬双英:我和孩子们的课程生活》,感叹2012年的孩子学习的氛围。
推荐语是朱永新老师写的,还原了熬老师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开发晨诵课程,打造书香教师,全方位陪伴农村儿童的生命成长,从新教育课程的践行者转变为开发者的过程,是智慧引领下的思考转变为实践的过程。
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老师谈情怀,因为内心都有一种成就完美的愿望在支撑,在奔赴卓越的路上有干劲儿。
通过打造理想教室开始每一天的时间安排,计划每一周的日程计划。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当下的环境,留守孩子缺少亲情陪伴,老师作为陪伴者,带来了阅读课程,绘本内容丰富了孩子的感情世界和大脑思维空间,尤其是分享阅读经历,给家人写信都是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只有实践过、体验国的经历会更自信发挥,所以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熬老师在2012年获得完美教室缔造者,学生在县里的学生书信大赛中有18个孩子包揽了年级所有奖项的那一刻,是学生的成就感爆棚的时刻,学生的付出被看见的机会。尤其是期末考试费时最少的语文学科获得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
所有的付出过程是体验感,投入其中的幸福最充实,最后的结果还不错,额外的奖赏没有让我们等待太久,通往未来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而我们最善于选择“少有人走的路”,只是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得格外认真。
许多构造完美课堂的原则,注意事项,如何评估的方案都在告诉我这是理论的内容,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是个系统工程。
那么身临其境的熬老师一定是先看到孩子的现状的,也有考评的要求,先看见人,人的发展良好,那么结果自然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熬老师的教育叙事中提到费事最少的语文学科获得了好成绩,那么大语文的学习边界,绘本阅读,阅读分享还包括主题演讲是表达力的高级体验,写信沟通和交流就是把语文的外延开发的过程,阅读大自然的情境中提取的信息更真实有趣。
最后想提到的是,从这篇教育叙事中读到的是“完美教室”,不是完美课堂,因为教室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的地方都是教室,学习的发生不一定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师生可以随时开始一场学习活动,人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发生,哪里就成了教室。
生活处处都有教育的机会,结合时机情况,思考每一次的教育契机,都是教育者的智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