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初、中28、复训33期 程秀英 2024-10-10坚持分享第1223天
要建立叙事的对话氛围,助人者要用充满好奇与不预设立场的态度来探访孩子的世界。
好奇并非为了收集资料,以便让助人者分析孩子的问题成因,而是基于对孩子、对生命的信任,打从心底相信没有任何人的生命会单薄到只剩下问题故事存在。就算暂时遭遇困境,无法找到解决之道,也必定有“不同有问题”的故事在生命里流转。好奇是为了让这些“不同于问题”的故事能够展一一展现、叙说出来。
所谓不预设立场的态度,就是在孩子还没有说出故事以前,助人者的内在没有先预备好标准答案,因此我们的内心就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装进好多可能的故事版本。
当我们好奇的访问,并在“不预设立场”的状态里用心倾听,往往就可以让孩子的故事打开更大的空间。
在小华的故事里,我没有急着去探索转介单里所列出的小华的“问题”故事,不假设“人际关系不佳”“父母吸毒入狱”的故事对小华是最重要的,而是关注小华想对我打开叙说的经验是什么。我不预设立场、不暗示小华该怎么说故事,小华的内在就会有更大的自由,可以好好说自己想说的故事。
...
叙事取向助人者好奇的眼光会落在孩子所重视、期待、喜欢的故事线上,而不是聚焦在标签与问题上。当我们用这样的眼光对孩子产生好奇,孩子就会开始站在作者的位置上,叙说属于他自己版本的故事。
就这样,我们的好奇成为引出一段段新故事的开场白;不预设立场的聆听,会让孩子过去“没说出、没被听见”的生命故事有空间叙说与存在,在助人者的好奇和孩子的回应之间一起交织出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