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为笔,绘就新时代文艺华章

电影,作为一门独特而强大的艺术形式,以其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传递着人民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不仅是对这些老艺术家们多年来为电影事业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全体电影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与鼓舞。这封回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电影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艺术追求,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新的力量。

电影艺术家们用光影艺术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国家的发展,抒发了人民的情感。从《开国大典》中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到无数经典影片中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背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电影工作者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人民的故事、人民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让电影成为人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电影工作者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他们需要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时代的脉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讴歌时代的伟大。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电影人用心去挖掘、用情去讲述。电影工作者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故事,从普通人的奋斗中提炼出伟大的精神,以电影的形式将这些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感受到中国的魅力与力量。

同时,电影工作者还要坚守艺术底线,提升艺术修养,以崇德尚艺的态度创作精品佳作。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支撑。电影人要从老一辈艺术家身上学习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德,摒弃低俗、浮躁与功利之风,以纯粹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观众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电影作品。只有这样,电影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滋养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力量。

将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电影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电影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作品。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让电影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无论是长影集团的坚守初心,还是上海电影集团的奋发进取,都体现了电影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电影人的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电影工作者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向着建设电影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行。他们将以光影为笔,以时代为纸,以人民为墨,绘就新时代文艺的华彩篇章。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诞生,让电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