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慢性疲劳?你的累可能不是“懒”
现代人常把“累”挂在嘴边,但有一种累,是躺三天三夜也缓不过来的——这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它不同于普通疲劳,患者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常伴有以下症状:
1.持续性疲惫:
连续6个月以上不明原因的疲劳感,像“身体被掏空”;
2.脑力下降:
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开会时连同事名字都想不起来;
3.情绪困扰:
焦虑、易怒、失眠多梦,甚至怀疑自己“抑郁了”;
4.身体信号:
肌肉酸痛、头痛、低热、咽痛,体检却查不出问题。
西医认为其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病毒感染等有关,但尚无特效药。
而中医早在千年前就提出“虚劳”“倦怠”等概念,认为这是身体发出的“能量危机”警报。
02
你的疲劳,是哪个“零件”罢工了?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台精密机器,慢性疲劳多是“动力系统”出了问题:
1.脾胃——能量工厂故障
“脾主肌肉”,脾胃虚就像发电机缺油,吃再多也转化不成能量。
表现为:四肢酸软、饭后犯困、大便不成形。这类人往往爱喝冰饮、三餐不规律。
2.肝肾——电池老化
熬夜、压力大最伤肝肾。肝是“情绪调节器”,肝郁会让人烦躁易怒;
长期用脑过度导致“髓海失养”,就像电脑CPU过热。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健忘,中医说“心不养神”,需打通气血循环。
03
中医防治宝典:从内调外治找回元气
1.内服调理:给身体充电
气虚型(动则气喘、易感冒):
黄芪15g+党参10g煮水,搭配山药粥,补气健脾。
阴虚型(手脚心热、失眠):
麦冬10g+百合15g+银耳羹,滋阴安神。
肝郁型(胸闷叹气、经前乳胀):
玫瑰花5朵+陈皮3g泡茶,疏肝解郁。
2.外治妙招:推拿手法图解
推拿被称为“徒手修复术”,研究显示其对缓解疲劳有效率超80%:
腹部推拿法(适合脾胃虚弱)
睡前平躺,掌心顺时针揉腹100圈。重点按揉中脘穴(肚脐上4指)、天枢穴(肚脐旁2寸),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胃不和则卧不安”。
膀胱经推背法(适合腰背酸痛)
沿脊柱两侧膀胱经(如图),用掌根从肩胛推至腰部,重复10次。重点刺激心俞、肝俞、肾俞穴,相当于给五脏六腑做SPA。
3. 穴位急救包
提神醒脑:按压百会穴(头顶正中)、太阳穴,每穴按揉1分钟;
缓解头痛:掐按合谷穴(虎口处)、风池穴(后颈凹陷处);
改善失眠:睡前搓热涌泉穴(脚底前1/3凹陷处)。
04
食疗方:吃走疲劳
打工人续命茶:菊花5朵+枸杞10粒,对抗电脑族眼疲劳;
熬夜回血汤:乌鸡半只+桑葚15g+红枣5颗,补肾养血;
情绪稳定剂:小米50g+酸枣仁10g煮粥,专治焦虑失眠。
05
预防大于治疗:中医养生智慧
1. 子午觉法则:晚11点前入睡补肝血,午休20分钟养心气;
2. 运动黄金律: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比剧烈运动更利气血运行;
3. 情绪止损法:焦虑时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趾间),把“情绪垃圾”排出体外。
写在最后:
慢性疲劳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在喊救命!中医强调“治未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内外兼修,完全可能逆袭成“元气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