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成规律作息。
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曾用情绪实验证实:只要作息颠倒,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这算是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古训“早唾早起身体好”的实证。
现代生活从电灯到电脑的发明,加之手机功能无限之强大,无论工作还是娱乐甚至无聊时间,人们都可以通霄达旦,早睡不可能早起上班却是不得不为之,情绪由此失控,身体由此破落之人比比皆是。
想要对此改观,非严格自律不可。即使不能早睡早起,至少是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就可有效避免仅仅是没有睡好导致的情绪低落与身体难受。
二,寻找个人兴趣所在
雪小禅在《无爱不欢》中写到:“人的爱好,在生死攸关总会拯救他,因为漫长的时光是无法打发的,这些爱好,可以与时间为敌。”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不得己做着许许多多无聊的事,应付无聊的人,打发着无聊的吋间,混混噩噩的等死。之所以无聊,是因为不感兴趣!找到爱好,找到兴趣点,就如同找到了希望与安全感,情绪自然就提起来,身体也会倍感有力量,更会觉得生活有憧憬与希望,即便经常还要面对无聊的人与事,也能安心地沿着希望这条路走出来。
三,独立思考,勤于自省
人很容易被外界的信息裹挟着:亲人,朋友,同事,网络等等各种声音袭来,使人容易失去判断力和思考力。而独立思考,不盲从,遇到问题,试着问自己:“他说得一定对吗? 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有没有其它可能性?”能让人时刻保持清醒。
每周或每天留一点时间作自我省察,回顾并反问自己“我这周(今天做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还能如何改进?”是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华尔街大神瑞·达利欧提到过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
痛苦时刻,往往是反思复盘的最佳契机,因为人在痛苦之中感受更为深刻,跌倒是生活在提醒我们做出改变。想要高效成长,就要学会复盘。唯有剔除自身的不足之处,才有进步的空间。在最低谷去观察世界,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
四,多阅读
我对于阅读的理解,一是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查阅资料,一是通过各种app听书,但更重要的是阅读纸质书籍,方能有效深入理解与掌握一门知识,收获读书的乐趣。
有书在手,即使深陷泥潭,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有书可读,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能拥有对抗苦难的力量。每天给自己留出的读书时间,由书中获得的思想和力量,谁都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