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禮也。
作为人民的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霸天下,贪图财利、好行欺诈就会有危险。要想接近四旁,最好的办法就是居于中央。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必须身居天下的中心地区,这是礼制的要求。这是荀子要告诉我们,君王是礼的中心。
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顛蹶陷溺。所失微而其為亂大者,禮也。
礼,就像人的鞋子,走路丢了鞋子,一定会跌倒或者踩到葬物。意思是说,礼是人们应该践行的,行事不遵循礼,就一定会跌倒、犯错误。在礼上只要稍有偏差,就会酿成大乱子。
禮之於正國家也,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於曲直也。故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親,兄弟不得不順,夫婦不得不驩。少者以長,老者以養。故天地生之,聖人成之。
礼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就像秤杆秤砣与称量轻重的关系,就像绳墨与曲直的关系。所以,人不以礼为行为准则,他在社会上就无法生存;办事情不遵循礼,事情就无法办成;国家不崇尚礼,国家就不得安宁。礼是一切社会行为的标准。
君臣之间无礼就没有尊卑,父子之间无礼就不会亲近,兄弟之间无礼就不会和睦,夫妇之间无礼就不会欢欣。少者依赖礼才能成长,老者依赖礼才能老有所养。礼是维护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石。
所以,礼的精神是自然天地内生的,圣人根据自然之道制定了礼的形式。
禮者、政之輓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
礼,是施政的指导原则。治理政事如果不遵循礼,政策一定行不通。
殺大蚤,朝大晚,非禮也。治民不以禮,動斯陷矣。
一年当中,君主开始狩猎的时间太早,或者一天当中,君主上朝的时间太晚,这都是不合乎礼的。治理百姓如果不遵循礼,一动就会有麻烦。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失,禮者,其表也。先王以禮義表天下之亂;今廢禮者,是棄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禍患,此刑罰之所以繁也。
人们为了方便过河,要在水道标记水的深浅,以避免过河者陷入深水;治理国家也要事先表明哪些是祸乱的行为,使人不致于言行有失。礼就是这种标准,古代的圣明帝王用礼义来表明哪些是祸乱天下的行为。
荀子感叹,诸侯国放弃礼制,这是在抛弃标准,导致民众迷惑而陷于祸乱,这就是如今刑罚繁多的原因。如果大家都能依礼而行,还需要那么多刑罚吗?
禮之大凡:事生、飾驩也;送死,飾哀也;軍旅,施威也。
礼的要点:礼用于侍奉生者时,是为了表达喜悦之情;用于送葬时,是为了表达哀痛之情;礼运用于军队时,是为了宣示威严之势。
荀子这是告诉我们,礼不只是是形式上的东西,礼运用于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本质内涵。
舜曰:「維予從欲而治。」故禮之生,為賢人以下至庶民也,非為成聖也;然而亦所以成聖也,不學不成;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昭,禹學於西王國。
舜说:“维予从欲而治。”只有我能随心所欲而天下大治。礼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贤人及普通百姓的行为,并不是为了使人成为圣人,但是它也能使人成为圣人,只是不经过学习是不能成功的。尧曾向君畴学礼,舜曾向务成昭学礼,禹曾向西王国学礼。
这是说,舜以礼治国,大臣和百姓的言行都以礼为标杆,所以帝王不必事必躬亲,而天下大治。
以礼治国,君王垂拱而立,而天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