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怎么办的"问题,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的行为步骤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产生式",也就是"如果……那么"形式的规则,简单的表征只能完成一种简单的动作,复杂的动作就需要多个表征。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阶段:习得阶段(规则知识输入)——巩固与转化阶段(通过变式练习把陈述性规则转化为程序性形式)——提取与应用(技能达到自动化)
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概念和规则,因此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称智力技能;一类是概念和规则用于对内调控的称认知策略。
二、智力技能理论
加涅把智力技能分为五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类从依次从简单到复杂
加里培林把智力技能分成五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了解活动的任务,使学习者知识怎么做,在脑海中形成定向反映);2)物质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借助于实物、蓝图等进行亲自操作外显性学习);3)有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语言完成实际操作,由外部的智力活动转为为智力活动);4)无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实际只运用了眼和脑同时活动,是活动向智力水平转化的开始);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无需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进行的智力活动阶段)
三、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按照加涅的智力技能学习层次理论,拆分成每个子技能的学习:
辨别学习(运用刺激立即做反应,反馈、重复来提升辨别能力)、概念学习(要想使陈述性的概念转化为程序性灵活运用的水平,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规则学习(目的是为了灵活解决不同情境问题,通过一定练习让规则转化为人们做的技能)
四、智力技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策略进行智力技能的培养: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操作与思维过程逐步拆分讲解);2)变式练习策略(不断变换呈现方式的大量练习);3)反馈策略(及时、准确、具体的反馈);4)条件化策略(明确智力技能的运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