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漫步于美丽的校园,感动于学生的活力与朝气,您是否会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能为教育的发展做些什么?
大家好,我是YS,HN人,目前在广东深圳一所九年制学校担任初中部心理老师。2023年是我正式转入教育行业的第三年,在这一年,我经历了从民办学校到公办学校第三方教师的转变,从深圳市L区的一个城乡结合部学校到号称L区房价最高地段所处的学区学校,除了高端私立,深圳的公办学校还是众多家长想要奋力托举争取的教育资源。
漫步于美丽的校园,我首先浮现的就是一个肤浅的认知,公办学校确实漂亮,好大呀!各项设施设备铺设比较齐备,做为一个一学期一签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开始的时候还有诸多不适应。(好像说要分享15分钟,所以我可能会有些胡说八道的内容哈)
这个学期吧,在现在这个学校,其实也是个意外,最开始都是另外一个学校,后来因为我自己向那个学校提供身份证号码的时候弄错了,去不了那个学校,就被临时安排到了这个学校,跟我自己住的地方也还蛮远的,所以周内都会住在宿舍。
新学校新的宿舍,只用住两个人,本来想着应该会比较顺利吧,结果接近期末,我的室友A搬走了,名义上说的是想要跟自己校区自己科组的老师一起住,保不齐就是被心理老师的工作节奏吓跑的。当然,后续这搬宿舍还不断有新的瓜出来,就是我们心理科组的实习老师B也有自己主动换个宿舍,因为受不了她室友C的冷暴力。而我搬出去的室友A的科组老师D,又成功的把她的室友E塞到我这个宿舍来,两个科组,3个宿舍,就这么演了一出宫斗剧似的。这里面牵扯了80后90后00后三个年代的老师。
我为什么会说起我换学校和宿舍的事呢?这也是有由头的哈,比如我换学校那会,身份证号码会发错,跟我那会刚刚分手被前男友骚扰有关,感情的事,我可能是有没处理好的地方,但是分手好几个月,我还要接受来自各种网站电话的骚扰,我那个前男友功不可没,可是我却傻乎乎的,我不知道他的工作地方,不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他却知道我之前的学校,知道我的电话。所以他可以在各种网站留我的姓名电话,让那些人骚扰我,我还奈何不了他,报警也没用,因为我没有证据……
我就想,做为一个女性,也30好几的人了,我好像一直都不太知道在两性关系里需要去保护自己。我那个前男友,好歹也是吉大硕士,结果就那样!我的那些住宿的同事,因为住宿舍这事,心理老师在忙着给学生做咨询的时候,这些舍友老师们可以整出那么多有的没的出来,我也是醉了!
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心理老师,我遇到过各种学生
——①放学都回家了又被家长打骂,以拿作业为由返回学校,到我办公室门口泣不成声的女娃;
②就想要半天假期还要找心理老师各种试探寻求支持和理解的孩子
③在阳台上生无可恋给老师打电话的
④身上各种疼痛不舒服家长都觉得孩子装,在我坚持下带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孩子胆结石的
⑤学生与家长在客厅大吵一个多小时,然后弱弱转身返回自己房间,关上门立马晕倒,侧脸撞到桌角,不知晕了多久最后还是自己醒来,然后爬起来默默贴创口贴的
……这些还只算常规情况,那些自述自己像一个人独自在黑暗角落孤独爬行;深夜无法安然入睡;厕所割或划自己身体;在精神类医院住院一段时间的;还有半夜撬开自己家防盗窗,从40多楼一坠而下的!
我看得到孩子们的欢乐与惬意,也会看到一些人的痛苦和挣扎;我了解他们的勇敢和力量,也发现了他们的放任和自流;我能接受每个人有自己生命的选择,可是做为心理老师,我在以咨询师视角去尊重学生的生命选择权的同时,我却还需要去做危机干预,去支持和保护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挣扎的孩子……
想到这里,我有悲伤也有愤怒,我悲伤于那个放弃自己生命的孩子,在正要绽放的年纪里载满黑暗驶向地狱,悲伤于现在的孩子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感受如此强烈的绝望和无力,我愤怒于得是怎样的父母让孩子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抗,愤怒于那些教师们正事不做住个宿舍还可以演个宫斗戏!
父母都是从孩子慢慢长大的,教师同事们她们都是从学生做起来的,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觉得这倒是我特别好奇的地方。当然,这些只是一部分,不代表所有,我只是刚好在这个阶段遇到了这样一些事,让我会有更多感慨。
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为教育的发展做些什么呢?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我会有些怂,感觉这个题目可大了,我这小蚍蜉又何以撼大树呢?可是我是个随波逐流的人吗?我也不是!
虽然来现在这个学校不是我本意,但是在岗上,我还是认真做事,与学生建立积极关系,希望自己可以在他们紧张的学习之余带来些许温情,我想带他们打开五感,让自己的身体与世界连接,听虫鸟细语、松涛惊雷;看姹紫嫣红、满目山河;品酸甜苦辣、五味人生;触绵软青春、坚韧磐石;闻花果清香、泥土芬芳;感脏腑内觉、身体律动。我希望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享受鲜活的生命体验,不要用那么多的对错好坏是非去评价他们的人生,想要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会感到畏惧,充满自信,精神上处于舒心、饱满的状态,充分信任他人,有稳定而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当前的能力与实际状况作出适当估计,不过分苛责自己,不强迫自己去达成超越能力的目标,避免超负荷运转或感到力不从心。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自己难以企及,压力太大,遭受的打击多了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多与他人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闭。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人格的各个要素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能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不自以为是,能从自己及他人过往的经验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与人和谐相处,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融洽,能感到由此带来的幸福与愉悦。紧张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心理健康。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自然而恰如其分,不良情绪也能及时释放得当、合理调节。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恰当的满足。
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违背社会规范,不损害他人利益,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影响自己身心健康。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做自己想做且感兴趣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孩子们的未来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也是我们到不了的远方,借用纪伯伦的诗句,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我们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只有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的勇往直前,飞向明天,我们自己可以做教育飞翔者,孩子们也可以。当然,我们都在说很多要去做的事,其实这里面也很需要很强大的自我能量,这就需要大家也能做好自我关照。自我关照(Self-care)是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胜任力。我想所有老师做为教育环节的重要一环,也很需要做好自我关照,提倡积极主动的自我关照,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积极主动的自我关照,既包括更好更有效地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有效的助人会让人感到欣慰),还有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信念、认识、积极乐观、幽默等)以及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如睡眠、饮食、身体锻炼等)。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自我关照,恣意潇洒从容自在健康快乐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