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前夕,伴随着四年前杭州保姆纵火案男主角的“意外”发声,以及在纵火案中命丧火海的女主角哥哥略显平淡但足以掀起波澜的一番回应,再加上某网络著名评论家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逐渐降温的案件又一次成为了众矢之的。
曾几何时,网络流行语代表着引领语言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引得广大民众纷纷效仿,好像你听不懂这些语言,就与这个社会脱节,这股风从2009年开始,一直延续了五六年之久。随着手机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延伸发展,太多的网络信息占据了人们的思维,支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的时代似乎已渐行渐远。应该是从年初开始,“反转”这个词成为了一个新的流行词汇,比起“坑爹”、“雷人”这些市井气息浓厚的俗语,“反转”显得庄重性略强,也上的台面。林某斌的人生由于他的这条解释为“一时没忍住”就发出去的秀幸福的微博,开始经历大的“反转”,他万万没想到,这条微博的发出没有获得在他看来理应延续下去的同情效应,反而由于曾经的大舅子的“软刀子”回应,把他的人生规划瞬间击的稀碎,负面的信息铺天而来,网络著名评论家宋先生的一席话,以及当年部分对案件持怀疑态度人员的“觉醒”,林某斌的悲惨人设就这样塌陷了,他迅速从一个被同情了四年的失去妻儿、无法自拔的“可怜人”,变成了网络看客口中没有人性、啃食“人血馒头”的败类、人渣,更可怕的是,随着一桩桩看似合理的“民众证据”的不断曝出,一致将林某斌与杭州纵火案凶手、幕后操纵者等同起来,遇难者朱女士的父母也适时站出来揭发前女婿种种未曾揭露的不良行径,似乎更加坐实了人们的猜测,即使杭州警方一纸官方通报只将林某斌的罪行定义为偷税漏税,并未提及他与纵火案有何牵扯,但人们没有就此停止对林某斌的声讨,大有不把他送进监狱不罢休的决绝。
在我看来,林某斌的低情商是造成这次“反转”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林某斌的出身和认识朱女士之前的发展轨迹注定了他不会是一个高层次的人,追求的东西也相对简单、实际,就是钱,就是在大城市立足的基础,所以即使成为了坐拥千万资产的成功人士,曾经的经历也在潜意识中时刻牵引着他,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会“金钱至上”,手段不合理不合法都无法阻止林先生“向钱看”时的义无反顾;其次,林某斌的情商太低,他的公关里面就是卖惨,而且从后来曝出的信息看,他的家人在朱女士葬礼上的言行也大大曝光了他整个林氏家族的“低层次”,即使在随后的几年里,因为接触信息的不断增多,以及各类群体的出谋划策,这些低学历、出身简单,却又饱经社会疾苦的“投机者”,也学会了用情感进行公关,微博上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悼念文章曾经是林某斌保护体系中最坚固的那层,现在由于他们的“不专业”,所有的情感壁垒都不再牢不可摧,林先生也被他曾经极力维护的这些最亲近的家人,一拳打到谷底,再也无法翻身;最后,要感谢那些执着的求真者,也包括朱女士的哥哥,他们用善良和人性来层层撕裂出真相,虽然现在离那个真相还很远,虽然那个真相可能会因为官方的一纸通告会被掩盖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因为他们的善良,教会了人们要用理性思考问题,这件事之所以让人愤怒,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痛的太深,当林某斌用自己搭建的人设“帐篷”为自己树立形象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傻傻地祝福,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让林先生尽早走出悲痛,开始新的生活,殊不知林先生早已经在惨相的垒壁下“暗度陈仓,偷天换日”,这则求祝福的微博把自己推向了万丈深渊,也像一把匕首一般刺在了广大为他付出眼泪和同情的网民的心上,于是乎,人们开始了反击,为了自己的愚昧,也为了真相。
在没有确定事实真相的时候,我们不能妄加给林先生扣上任何与法律沾边的定论,但是这一切像个迷局一般,画出了一个天大的陷阱,林某斌的悲剧在四年后,又重新开始,也许永无止境。
林先生,注定是个悲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