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命就是认识自己的原生态之命。
认识那个素命,真命。
所谓有人发明或者有人鼓吹的“人人生而平等”,那只是一种美好的自欺欺人,善意或邪恶的谎言,现实中没有。
信者,被欺;让人信者,欺人。
英国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如果到现在还有人继续把“生而平等”当做英国人对人类的贡献,不是蠢笨就是佞坏,否则英国的六百年公学精神的延续就枉称为贵族教育了。
英国的公学一贵经济基础,二贵上层建筑,二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原生态二次元典型特征。
认命不是认怂,不是躺平,不是心死,而是直面真实,不完美甚至是残忍的。
不认命是无知,鲁莽,匹夫。
认清自己的原点,才是真正的人生开始。
所谓“不要让人生输在起跑线上”的说辞只是生意人为了多快好省挣钱的广告语。
人的心理总是好高,都是爱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做这个想那个,贫穷人向往富贵,是人的天性,无需自责,无需指责,即便是梨长在梨树上最后在杏树上成果也未可知。
可是人要开正眼,看清楚道再走,否则就是从众,盲从,结果多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局。
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在认识清楚自己爹是谁,认识清楚自己是谁,出了问题大概会怎么样之后,才去喊得,不但喊,还去做了。
6月15日在工体看球的一位不满18岁的中国球迷穿着梅西球衣,突然冲入场内跑过去拥抱梅西,在工体球场跑了大半圈,最后才因为体力不支被多名安保人员给抬走。小伙子无疑得到了人们的喝彩,但如果不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把这个小伙子的全部,包括原生态的家庭背景,都晒出来,相信为之欢呼的眼神多半都会迷离,因为这一切是都在计算最坏结果之后的选择与行为。
他是认命的,认命之后无惊无险的选择。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但社会是公平的。
认命之后的心境才能平静,才能不忧不惧不怨。
如果有可怨的,那就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向上怨,直到自己的三代以上。
如果因为是社会的悲剧导致的悲剧,那也是自己或自己的祖辈认命不足,立于危墙,以至祸及萧墙。
认命有两个维度。
一是横向平面,也就是当下。当下是真,要能认识到这个真。
一是纵向轴线,也就是从过去到未来。过去已定,未来可期。
如果没有这个可期,认命就是瞎折腾,不如躺平。
平面怎么认命?向平静的水面扔一块石头,看那波纹荡漾开去,那荡漾开去的波纹,就是一层一层的原生态之命,本分之命。
轴线怎么认命?钻进故纸堆,学习死历史;脚行万里路,眼瞰活人文。知史的人才能活,懂史的人才明白怎么活。
如果不能,“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以等后人能。
为人父母认自己之命。古今人所谓门当户对,其实就是那个截面之真命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会当几个人,便得几条命。家有家命,社有社命。认清了命,才能尽职尽力,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既没认命,也立不住那个本命。本命不立,断根难续。
为人父母认子女之命。子女来到这个世界是无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本命的,父母要认清他们的命,按照他们的本命对待他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谓为子女好高爱好,自是人之常情,但认不清命,尤其是孩子的命是在自己基础上的,自己不再造命,只是期待孩子使劲飞,即便每天拿着棍棒,多也是一地鸡毛,家宅不安。为人父母顶顶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从做父母的自己身上认清命,因为孩子所遭遇的好的坏的都是从那个真命开始的。
古人“二十弱冠,三十而立”,还是在那个人均寿命的时代,现今的人都着急,有人说孩子十八就可以独立了,有人说二十,没有人再说三十的事了。如果从命学,或者说从认命学看,父母在孩子多大能认清自己的命,并能引领孩子在本命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工作走社会,“扶上马送一程”,孩子就可以独立了。
没有这个过程,人到五十也没用。
没有这个过程,不是人生难得糊度,而是人生糊涂。
父母有父母的命,认命之后,继续造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孩子有孩子的命,认命之后,开始造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闻道有先后,朝闻道夕死可也。
认命无早晚,能认命方可造命。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越早认命越从容。
此或所谓是人的慧根。
若无慧根,蹉跎半生晚认命,虽不能再造一个激昂人生,也可安心从容,不止于皱着双眉握着双手走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