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为人父母需要时刻谨记的。想让这个角色获得孩子的肯定,父母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当孩子需要时父母能及时出现,充当安抚者引导者、榜样,老师和教练。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家,有了家,他们才有底气去闯荡世界,有了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才能有所依靠。有了家,他们才会获得灵感的源泉。
世界上任何的教养技巧都弥补不了依恋关系的缺失。依恋关系就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脐带,这种关系,如果不被看见,所有的爱都无法有效的传达。
如同小鸭子的印刻本能。刚出生的小鸭子会把鸭妈妈当做依恋的对象。如果鸭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小鸭子会把距离自己最近的能移动的事物:一个人、一只狗,甚至是一个玩具,当成自己的依恋对象。毋容置疑,小鸭子想要顺利长大,无论是人、狗还是玩具,其作用肯定无法和鸭妈妈相提并论。
孩子同样如此,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引导,他们也会朝离自己最近的人寻求定向,接受对方的教育和引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是不能同时向成年人和其他孩子的寻求定向的,因为他们的大脑接受不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指示。
所以它会自动进行选择,接受父母导向,他就不会接受同伴导向,如果接受同伴的导向,就很难接受父母的导向。
依恋关系是一切社交关系运转的基础,忽视这一定律,会让各类关系都陷入困境。一个家庭一旦缺失依恋关系就不能称之为家。
孩子越是长大,越需要弄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是真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是好的?每件事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他需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方向,一旦迷失方向,孩子就会感到痛苦迷茫。
而依恋的首要作用就是帮助孩子从依恋对象的身上找到类似航标的标志。从而才能确定方向。
那么孩子能同时和父母老师以及同伴建立依恋关系吗?当然可以,只要这些关系不互相冲突就都值得拥有。但是当一个人的主导关系互相冲突的时候,当她从关系中接受到的价值观信息是相互矛盾的时候,他就会陷入一团糟的困境。
第一、感官上的亲近。
这种形式是让孩子和依恋对象实现身体上的亲近。比如孩子会通过嗅觉视觉听觉或者触觉竭尽所能的和依恋对像保持接触,感知对方的存在。
第二、追求共性。
这种形式在学步期会表现出来,孩子想变成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样子,它会通过模仿做出和依恋对象一样的行为或者表情。那对同伴导向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模仿同伴的各种行为举止。
追求共性,还会通过认同来实现依恋,具体来说就是认同某人或者某物。相当于支持和赞同此人和此物。这个时候人的自我认知和它所认同的对象就融合在一起。
三、占有和保持忠诚。
这种形式也出现在学步期,亲近一个人就会在心里认定这个人是自己的。这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学步期的孩子他会占有妈妈的怀抱,不让妈妈去抱别的孩子。占有背后紧跟着的就是保持忠诚,也就是忠诚于自己的依恋对象。
第四、寻求重要性。
就是努力让自己在对方心中变得重要。人类的天性决定我们都想和自己在乎的人保持亲密,想成为对方心目中重要的那个人,认为这样能让亲密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学龄前儿童依恋一个人时会费尽心思让对方开心赢得对方的认可依恋,对象只要有不开心或不赞成的表情,他们就会非常敏感。这样的孩子,人生目的就是让依恋对象开心,同伴导向孩子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要讨好的是同伴。
第五、付出情感。即付出温暖、爱和关切。
通过付出建立起依恋关系的孩子通常会很依赖自己的依恋对象。如果这个依恋对象是父母,那自然是好的,父母的爱是孩子依恋的终极法宝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最强的力量和安慰。
而同伴导向的孩子很容易选择另一种依恋模式,一种自己不易受伤的依恋模式,他们跟谁都能玩,但跟谁又都不是真正的亲近,用隐藏脆弱来保护自己。
第六、渴望被理解。即让对方理解自己实现最深层的亲密感。
这种方式通常会在孩子入学后表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有类似之处,只不过这种方式更侧重让对方在心理层面关注自己了解自己。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尝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时,会主动和对方分享自己的秘密,其中父母导向的孩子为了维护和父母的亲密关系,会主动和父母诉说自己的心事。
而同伴导向的孩子很多时候为了保护自己隐藏自己的脆弱,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他们之间的秘密分享,更多是说其他人的八卦,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心理亲密在同伴导向的孩子之间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做风险太大。
以上六种依恋形式,如果顺利发展的话,可以互相交织形成一条坚实的纽带,让我们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能维护亲密关系。
心理越成熟的孩子,维护亲密关系的方式越多,他们即使和依恋对象分开了,亲密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越不成熟的孩子选择的依恋方式可能越简单,比如婴儿或者学步期孩子,和正常依恋父母的孩子相比同伴导向的孩子用来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的方式要少得多。
同伴导向的孩子互相依恋的方式是感情强烈,不顾一切。依恋同伴的孩子,从本质上讲是不成熟的,所依恋的对象也是不成熟的,但是他们同样需要航标,而这个航标只能由父母来提供这点必须被看到。
依恋对孩子的心理成熟,能起到核心影响作用,所以孩子最依恋谁,谁对他的影响也最大。
依恋会让孩子放心的将方向盘交给父母,在孩子看来成年人更懂得确定方向,更能找准前进的路。一旦需求无法被看见和得到及时满足,孩子就会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恐惧。变得漫无目的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