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四九第7天。多云转晴,-1℃/-7℃。
今儿正月初三。农历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的中国传统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中国民间传说这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赤狗是古代谶纬家所谓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则不吉。香港地区的老一辈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祀祖祭神。
正月初三又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女娲造猪的日子,这一天里不杀猪,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
今日冬阳灿烂,蔚蓝的天空无一丝儿云彩,天气是极好的。午后临时起意驱车二十多公里来到新安县函谷关。
史上函谷关有三座,即灵宝王垛村的秦关,洛阳新安县的汉关,距秦关北5公里处的魏关(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淹没)。
据史载,公元前114年,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迁建了汉关。杨楼船家居新安县铁门镇,属关外之人。时风气以居关内为荣,杨楼船自不能免俗,以关外人为耻,遂上书汉武帝自己出资在新安县迁建函谷关。此举正合了当时汉武帝的政治军事需求,既无需自己出钱,又借此扩大中央的直辖权力范围,达到增强对关东诸侯的控制,汉武帝自然批准。新建的新安函谷关史称汉关。
汉关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座西向东,前临涧水,北抵黄河,南横洛水,直抵宜阳散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有着“中原锁钥,两京咽喉”之称。
汉关历经2000余年风霜雪雨、风云战乱,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烟际会,屡遭破坏。现存遗址主要是1923年由张钫出资重修的,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南关墙、北关墙等。
望气台,顾名思义成语紫气东来,出自老子骑青牛西出秦关典故。
鸡鸣台,顾名思义成语“鸡鸣狗盗”,出自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靠门客学鸡叫骗开秦关城门逃离秦国的典故。
据说杨仆迁建汉关仿建秦关所建的望气台、鸡鸣台用土是从秦关一带运来的。
关楼,1923年重修时还有上中下三层,现上层已坍塌,只余中下层。
下层关城中间拱形通道,已不见当年人来车往。
关城东面关额“函谷关”于1615年时任知县邵纯谦主持第一次重修后遗留;东面关门两侧楹联“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骑牛”于1922年新安县知事葛邦炳题写,赵仆曾封将梁侯,骑青牛者自是老子。
关城西面关额“汉函谷关”为康有为手笔;
西门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周时老子曾任职柱下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楼船自是将军赵楼船。
关城中层敌楼为四面相通的十字形窑洞。百度看到说四窑洞四门均有楹联,却没印象,翻看拍的照片确认没有。又在网上查半天,原为保护遗址,将四门对联单独存放了。遂将网上四联记录一下,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
还看到东门联的四山三水有虚实之争,虚者自认为四、三皆为虚数,以四、三证汉关选址恰好。实者指函谷关的东面“八陡山”、西面魁楼山和慕容山两座山、南面青龙山、北面凤凰山(凤凰山和函谷关本是紧密相连,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陇海铁路将穿越关山而过,使关、山隔铁路相望)即为四山;函谷关南涧河、关西皂涧河、关东涧河融入了皂涧河的皂涧水即为三山(其实感觉这三水有点牵强)。
沐浴在冬阳下的函谷关在萋萋荒草映衬下更显苍桑落寞,关内通行古道也被关北的陇海铁路、关南的310国道替代。昔日的险峻关隘虽已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伟,却仍存粗犷与厚重。
“秦时明月汉时关”。回望落月余晖中的汉关,雄关仍在,那见证沧桑巨变的关墙,那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关门,关前流淌东去的皂涧河与涧河水依然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悠悠岁月。
这次短游,纠正了对关内、关外的一个错误认知。游览时和闺女指着一关之隔的西面说是关外东面是关内。回到家才思忖不对劲,新安在灵宝(秦关)的东边应是关内,赵楼船为什么耻为关外人呢?赶快问度娘,关内关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秦、汉是定都陕西,称函谷关或潼关王畿附近关内,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唐初开始,关外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一直以来认为的关内指山海关以西嘉峪关以东、关外是山海关以东嘉峪关以西大约始于明清时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