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书、学习、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每天写点东西,为了有写的内容,就要读书,听课、参加培训,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方法。
我又问自己,每天写东西、晒朋友圈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给别人看?雪樵很日能,有文化,有才华,懂得多?
有这个想法,但不是本质。
学习的本质是修行。修正自己行为,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
《论语》中,子夏几句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说明了做学问的根本是什么?
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
“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是动词,看见。第二贤字是名词,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
易色,改变态度的意思。
看到有学问,修养好,有水平,本事大的人,马上就跟他学了。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说孝道。孝敬父母要量力而行,竭其力,不要过分。父母生病了,没钱治疗,去偷去抢,范了法,伦理上,是可以原谅的。但在学问修养上,说这个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养。
有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家贫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迹世上少完人。”
敬孝,是看心,尽其力,如果看具体做了什么事,世上就没有多少孝子。
万恶淫为首。古人把男女之事看得比天大,如果街上遇到一个美女,多看了两眼,意淫了一下,就是道德败坏,那世上有几个好人?
“事君能致其身”,做事情要竭尽自己身、心的力量。就好比结婚一样,要做到从一而终。否则当初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讲作人的道理,就要有信。至于替人家做事的道理就是忠,也就是尽自己的力。
所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
尽管这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我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不是说明“学而时习之”并不是说一定读死书吗?
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