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我学到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素的转化情况以及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方式。
2.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我之前认为在污水生物处理的过程中,氮素转化的终点是氮。并且在此过程中,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对应非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转换方法可以替代。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蛋白质可以在此过程中被处理。
3.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首先,我之前认为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素转化的终点是氮,而实际上在此过程中,转化是由有机性物质经过脱氨基形成氨,氨在经过硝化,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硝化,形成硝酸盐,在形成硝酸盐之后,便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素转化的终点。而氮是由亚硝酸盐反硝化形成,但是亚硝酸盐在反硝化并不属于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素的转化的情况中。然后就是我之前认为在此过程中,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对应非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转换方法可以替代。但是实际上如有机性物质经过脱氨基形成氨以及氨硝化,形成亚硝酸盐,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氮素转化的独有的。这两个步骤是无法通过其他转换方法一步产生相同结果的。我之前认为污水中的蛋白质是可以直接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被转化的,但实际上是植物性蛋白质只有通过死亡形成有机性物质或者同化成动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再死亡或分解代谢成尿素之后,才能进入污水生物处理。
4.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认为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看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光通过知识点的名称就去乱猜知识点背后所有的原理内容等。因为如化学,生物等相关知识点本身就比较抽象,即使是基于原有的知识,但如果再通过乱猜去猜测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内容容易产生错误的记忆,以至于在测试等重要时候将错误内容调用而忽略遗忘正确的内容。
比如在认识硫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固然通过过去的学习,对硫的生物转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我们没有学过矿化,反硫化,生物同化等硫的转化方式,所以贸然进行猜测会造成对知识点理解有误以及不明白其中的转化为什么是如此进行的。
在大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会在过去所学的知识上进行进一步的加深,而我们没有原理支撑的对知识点的胡乱猜测,不仅不利于对该知识点的自主学习,更可能会导致对于知识点理解有错误。这种错误的在学后的主动调整是困难的。
5.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我在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各种含有含氮有机物质的污水。在学习了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以及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素的转化情况后,我可以先通过检测污水中含氮元素的的有机物的种类,然后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进入污水生物处理的含氮有机物,一类是不可以直接进入的含氮有机物。将不能直接进入到含氮有机物选择对应适宜的微生物对其进行处理。在选择过后须先返回去判断所选微生物对直接进入的含氮有机物的处理过程没有太大的影响。反复如此,找到最为合适的,处理不可直接进入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含氮有机物的微生物。如此,可以将污水生物处理的效率最大化。
再通过以人为镜的思维模型,参考其他污水厂的氮处理手段以及其他比如对水中硫的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工艺。提取其中对含氮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有参考价值的部分,对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处理的工艺和流程进行改进。由此得到的生物处理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工艺流程,可以使污水厂对含氮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尽可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