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普通的人培养成更优秀的人,教育就应该这么简单!
原绿色
2022年5月9日的《中国青年报》教育周刊以“不为考试加分,只为成长加分”为题,报道了湖北经济学院一个坚持了18年的“素质班”社团的教育试验。他们缺经费,去功利化,没人谈论成绩,平时的晨跑,不来也没有人记录,结业时没有学分奖励,没有对考研、找工作的证书……却深受学生喜欢,每年都有不少热情高涨的学生加入,或自愿成为素质班的编外成员,很多参加过的学生还都认为在素质班的日子“改变了命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创立这个素质班的该学院合作发展处处长宋健老师的说法,他想做一场“触及心灵”的大学教育改革,要让学生“忙起来,学起来,快乐起来”,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的思考。
这个社团的要求很具体,也很简单,就是“二十条规定”:每天早晨七点之前起床,晚上11点左右就寝;每天看新闻20分钟,并写下评论;每个月做一次义工,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每个学期写两封信,一封写给父母或兄弟姐妹,一封写给自己曾经的同学;与人辩论,结交师长,学一首歌、一支舞,做一次社会调查……二十条的要求可以细化到完成时间、数量要求,涵盖体育锻炼、文学艺术、社交交友、社会实践等,然而没有一条跟学分、保研、就业等挂钩。
当我看完关于这个素质班的报道,第一感觉就是让我仿佛看到了教育本来的样子,教育就该这么简单。
首先,这个素质班抓住了“立德树人”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学生最需要的“乐群”问题,就是做人要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的问题,也就是非智力的关键问题。
大学的社团一般以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为主,这个素质班并没有发展学生什么特长,而是抓住了让学生喜欢又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做人的教育。事实上,做人的教育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也是当下教育,不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最缺失的东西,还是人最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一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靠智商,而是靠诚信,吃苦,坚守等意志品质。因为人的智商差别不大,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喜欢走捷径,而成功往往需要下笨功夫。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普通智商的人,很多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聪明人走捷径成功了,人品不好,不守规矩,也走不长远,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是多么可惜?我们目前的教育因为太功利,瞄准的就是分数,就是学所谓有用的东西,恰恰是掉进了这个陷阱里。
当前,学生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宅”,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喜欢与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自私、冷漠、封闭,即所谓“见光死”。这个素质班的“二十条”都是让学生们走出“宅”的状态,不再做宅男宅女,通过看书、看电影、跑步、听讲座、社会实践、交流会等方式积极阳光地融入社会,给学生一生受益的健康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跑步,而是一种姿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难怪有学生会说,素质班改变了我的价值观,让我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让我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把心放在一个更大的集体里,去付出,去耕耘。
其次,这个素质班给学生提出了具体明确务实的行为目标,让学生有了让自己更可爱更优秀的清晰的路径。
按照宋健老师的说法,对应试教育的依恋让每一个人脱离了对生命的热爱,必须让他们重新找回内在生长的动力,就是要寻找一套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的人培养成更优秀的人。“二十条”,因为具体,学生知道该怎么去做,因为可行,学生可以做到,而长期坚持,可以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的命运。“二十条”,也不是单项的兴趣能力培养,而是涵盖做人方方面面的素养,一年半的时间,全方位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全方位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将会在未来社会中展现出新的竞争力。怪不得,有学员,看到“二十条”会怦然心动,他们会觉得只要每天按照二十条里说的去做,一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慢慢改掉。在素质班,成员们践行“二十条”规定,一个个项目打卡,他们在“无用之事”上找到了自我的力量。可以说,素质班的价值是让一群人完成了意志力的训练,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增加了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和原动力。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这个素质班不功利化,坚持了教育的自由属性,让学生有自己是自己主人的感觉,达到了教育可以轻松愉悦的美好境界。
入这个素质班的条件只有六个字:自愿,诚信,意志!二十条也不是强制性要求,学生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有了自主性,进而有了主动性,就有了改变自己最宝贵的精神品质,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唤醒自我。现在的学生就好像在信息的洪流中冲浪,更容易迷失自我价值和发展方向。他们习惯了通过竞争、竞赛的方式去获取资源,他们的目标偏向功利化,缺少对自我兴趣爱好的关注,一些人不清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素质班鼓励学生完成人际交往、知识积累、体育锻炼等素质培养。每一个学生完成每一个项目都是蹦一蹦可以摘到苹果的挑战之旅,而且一群人在一起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学生在素质班有归属感,也有成就感。这样的自我教育形式,恰恰成为学生喜欢效果理想的美好状态,难怪学生毕业了还不时回到学校去重温这样的生活。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普通的高校,但他们的这一项试验是一个伟大的探索,不仅因为他们坚守了18年,还因为他们趟出了一条普通人健康成长的科学之路;他们虽然是高校,对中小学也有借鉴和启发价值,具有教育的普适价值。我十分欣赏一个学生对这个素质班的评价:它真正的强大不在于现在,而是在厚积薄发的未来。教育就要立足现实,享受当下,瞄准未来。
什么是素质教育模式?它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应试教育,就是把普通的人培养成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