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秦王祯任职南豫州刺史的时候,大胡山蛮经常出来抢劫。秦王祯就谋划召唤新蔡、襄城的蛮族首领,打算让他们看射箭。
秦王祯先在护卫中选了二十个善于射箭的,在其中混入一个换了衣服的死囚。
秦王祯先射箭,全部命中,然后再让护卫依次射箭。轮到死囚的时候,没有命中,当即就将这个死囚处斩了。
蛮族首领看到这个情形吓的腿直发抖。
秦王祯又命人找了十个死囚,让这些死囚穿着蛮族的衣服待命。
秦王祯坐着的时候,正好有风吹过,于是望向天空,然后对着蛮族首领说:“刚才那阵妖风,好像预示着有贼人入侵到境内,不过十来个人,应当在西边五十里。”
于是就派起兵将这十个人抓捕归案,秦王祯对蛮族首领说:“这是不是你们那里的人?这些贼人难道不该死么?”
回纥人平定安史之乱有功,所以有些肆无忌惮。回纥兵所过之处都是烧杀抢掠,路过的州县稍有招待不被满足,就要杀人。
李抱玉负责犒劳回纥军队,没有人敢去,马燧却毛遂自荐去主持犒劳工作置办物资。
马燧先贿赂回纥军队首领,并和他约定以旗子为标志,不按指令行动的人就杀掉。
马燧又找了死囚犯混在里面,稍微有点差池,就立刻处死。
回纥士兵大惊失色,在境内就再也没有施暴的行为。
宋真宗御驾在澶渊的时候,丁谓任郓州知州,还兼任齐州濮州等地的安抚使。
当时契丹人已经深入境内,百姓们都惊慌失措,都赶着去杨柳渡。
船家为了多挣钱,不着急渡河。
丁谓找来死囚,装成船家的模样,下令将其处斩。
船家们才不敢怠慢,百姓得以渡河。
丁谓再把一部分百姓组织起来,让他们举着旗帜沿河巡逻,并他们鸣金示警,契丹人一看这里早有准备这才退走。
[评议译文]
虽是死囚,也不让他们白死。
秦王祯借死囚阻吓蛮人,马燧借死囚威震回纥,丁谓借死囚威震船家。
死囚大可以用来击败敌人,小可以替代无辜者的性命。
懂得政治的人就好比善于用药的医师,尘埃、土木都可以是治病的药材。
原文
魏秦王祯为南豫州刺史。
大胡山蛮时出抄掠,祯计召新蔡、襄城蛮首,使观射。
先选左右能射者二十余人,而以一囚易服参其间。祯先自射,皆中,因命左右以次射,及囚,不中,即斩。
蛮相视股栗,又预令左右取死囚十人,皆着蛮衣以候,祯临坐,会微有风动,辄举目瞻天,顾望蛮曰:“风气少暴,似有抄贼入境,不过十许人,当在西角五十里。”
即命驰骑掩捕十人至,祯告诸蛮曰:“非尔乡里耶?作贼合死不?”即斩之。蛮慑服,不知其为死囚也,自是境无暴掠。
回纥还国,恃功恣睢。所过皆剽伤,州县供饩不称,辄杀人。
李抱玉将馈劳,宾介无敢往,马燧自请典办具,乃先赂其酋,与约:得其旌章为信,犯令者得杀之。
燧又取死囚给役左右,小违令,辄戮死。
虏大骇,至出境,无敢暴者。
真宗幸澶渊,丁谓知郓州,兼齐、濮等州安抚使。
时契丹深入,民大惊,争趋杨刘渡。
舟人邀利,不急济,谓取死罪囚,诈作驾舟人,立命斩之。
舟遂集,民乃得渡,遂立部分,使沿河执旗帜,击刁斗自卫,契丹乃引去。
[评议]
死罪也,而亦不令徒死,祯借之以威蛮,燧借之以威虏,谓借之以威兵。
其大者为檇李之克敌,而最下供御囚,亦假之以代无辜之命。正如圣药王,尘垢土木,皆入药料。
补
回纥(hu,二声,狐),也称回鹘,是我国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汗国曾帮助唐朝廷平定安史之乱。
饩(xi,四声,细),赠送给别人吃的,这里应该是招待。
宾介,宾客,这里应该是指李抱玉的宾客或者是下辖官员。
李抱玉,原名安重璋,唐中期名将,封凉国公。这个人前两天讲李抱真的时候讲过。原本姓安,因为耻于和安禄山同姓,因而上书朝廷改姓,朝廷感其忠心赐姓李。他的名字是因为他的战功,唐玄宗李隆基给他改成了抱玉。这位爷,从姓到名改了个遍。
马燧,唐中期名将,封北平郡王。
丁谓,北宋宰相,“五鬼”之一,封晋国公。
刁斗,古代军队中的器具,有点像平底锅。
檇(zui,四声,最)李,古代地名,在越国。这里檇李之克敌指的是越王勾践在两军交战之前先派出五百死囚自杀给敌人看,然后趁机对敌人进行攻击的故事。
感
死囚的正确用法。
这几个故事里面,唯独勾践这个不太可信。五百死囚,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就算真的有五百死囚,自杀这种事在士兵面前到底能起到多少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当然,最后勾践赢了,赢得莫名其妙。
杀敌不知道多少,先自损五百。怎么看都不是一个高明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