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齐国与晋国的公开对立,首当其冲者就是近在咫尺的鲁国,而且遭受到的是一套经过精心组织、互为呼应的组合拳。
鲁襄公十四年(前559)“莒人侵我东鄙”
莒国从地理上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沿海,从今天的胶州湾一直延伸到江苏省北部。从战略位置上可以与鲁国联合起来彻底阻断齐国南下与楚国行成联系的通路,因此在晋国的争霸体系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
为了能够笼络莒国支持自己,晋国长期以来对其侵蚀鲁国东部边疆始终采取放任态度。莒国除了攻灭鲁的附庸鄫国以外,还夺回了郓、诸、向等之前一度被鲁国占据的莒国城邑。
在鲁襄公十四年全年(前559),莒国始终积极配合晋国的历次活动,参与了“向之会”,伐秦的“迁延之役”以及年末“谋定卫”的“戚之会”。但这并不妨碍莒国几乎在同时继续入侵鲁国:
……夏……莒人侵我东鄙……(春秋.襄公十四年)
如图,莒国除了三大据点渠丘、莒和郓之外,还陆续夺取了曾经被鲁国控制的向、鄫等小邦。
尽管当年春天的“向之会”中晋卿范宣子曾经以沟通楚使为名义扣押了莒卿公子务娄,不过莒国侵鲁东鄙的原因却非常复杂,应该说既有楚国的怂恿,也有晋国的纵容,更有齐国在背后的运作。
所以莒国的外交立场极为灵活,堪称左右逢源,在随后晋、齐的公开冲突中,其仍将不断采取骑墙策略,迫使晋国允许鲁国对其进行反击。
鲁襄公十五年(前558)齐侯围成
齐国公开入侵鲁国,首先选择围攻孟氏的封邑、鲁国北境的要塞成邑:
……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春秋.襄公十五年)
由于齐、晋公开冲突在即,鲁国此次没有保留实力,而是由鲁侯亲自帅师救援。关于成邑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不过可以参考后世的两条信息:
……晋人来治杞田,季孙将以成与之。谢息为孟孙守,不可……季孙曰……间晋而取诸杞。吾与子桃,成反,谁敢有之,是得二成也……(左传.昭公七年)
此为鲁昭公被迫前往楚国朝觐并参与落成“章华之台”(前535),晋国通过将孟氏封地成邑割让给晋悼夫人的母邦杞国来敲打鲁国。说明一个问题,也即成邑的位置应该非常靠近鲁国东北境,即与杞国接壤。
再看另一条记载: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左传.定公十二年)
此为后来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并主持“堕三都”期间(前498),孟氏宰公敛处父指出成邑对于鲁国北线国防的重要性。
综合上述信息,成邑当为鲁国东北方向靠近齐、杞等国的边境要塞,很有可能就是旧郕国所在,但并非如许多公开资料介绍的在靠近曲阜的今山东宁阳附近:
如图,成邑并非在鲁国的核心地带,而在东北方向靠近齐国入侵鲁国的通道上,而杞国的疆域应该也距离鲁国东北境不远,没有如图中原先认为的在潍坊境内。
至于此次鲁国动员的安排,由于是鲁侯亲征,并且救援目标位孟氏的基地成,所以首先参战的就应该是孟献子、臧武仲率领的中军。齐师意图不在于决战,见成邑坚固难以攻克且鲁师来援,因此解围而去。鲁师追击至遇地。
随后为了加强成邑的防守力量,鲁国决定为其筑造外城也即郛。由于工程量较大,以及同时需要兵力防备齐人再来攻击,由之前留守的季孙宿和叔孙豹分别帅右、左军共同执行此任务。由于两军同时参与工程,人员较为充足,所以此役未能影响到秋收,而在夏季即告完成。不过由于敌情紧急,时间紧迫,所以也没有按照“礼”拖到入冬农闲之后才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