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有声
11月7日 晴
立冬日
季节切换。
早晨有了一丝凉风,路上行人穿上了长衫长裤。
是立冬,有了一点秋的感觉。
11月8日 晴
叙茶。
同学是生活悠闲的人,一年的时间里,一半闲居,一半在旅行的路上。
我跟他讲店里的烟火故事,对方静静听,不嫌弃。
我说起店里有一次来了祖孙五人的故事,一家人为省三十块钱从山里到镇上往返要走路四个钟时,他亦告诉我好些年的一次偶遇:那年,他和朋友去山里走,后来走到一处极偏僻之地,居然有一座小学,学生差不多有二十人左右,有一支教大学生也生在学校支教,当见到一群学生时,他无比震惊,孩子们衣衫破旧,面黄肌瘦,头发也是黄黄的,眼睛深陷,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因为路程往返要三四个钟头,孩子们都住在学校里,孩子们都是留守儿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祖父母带,是大埔县唯一的小学寄宿学校,孩子们平时带去学校吃的都是咸菜。
同学心里一阵心酸,想不到这年头居然还有这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他当场从裤兜里掏出用来买材料的仅有的三千元交给校长,让校长改善一下孩子们的伙食,临走校长还要写感谢信留名什么的,同学一再拒绝,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我听得亦是难受,我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
“不知道那学校还在吗?”
“这么多年了,不知道,或许已取消,又或许还在呢。”
11月14日 晴
奶奶带着一对小兄弟来吃早餐。
他们坐在厨窗门口的桌子。
奶奶点了一份面一份饺子。
兄吃面,弟吃饺。
兄弟俩吃早餐的时候,奶奶离开座位去市场买东西。
兄看见奶奶走开了,小心思就来了。
兄:“弟弟,你往天上看十秒,天上就会有东西出现。”
弟弟照做了。
这十秒的时间,兄已经把弟碗里的饺子舀了一个放到了嘴里,并吃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弟最后发现了兄的小阴谋。
奶奶回来,弟告状:“哥哥吃了我的零食。”
奶奶不知道前因后果,只是一个劲催弟快点吃,因为上学就要迟到了。
兄在旁低头一个劲偷笑。
11月17日 晨飘微雨 阴
早夜,一对父子走进店里。
应该说孩子是跌跌撞撞进来的。
孩子每移一步看上去很艰难,一歪一扭的,身子几乎无法平衡。
智障?脑瘫?
是大孩子了,父亲告诉我们,这孩子二十了。
父亲点了两面两汤。
“晚餐还是宵夜?”
“宵夜,他说饿了,所以带他来吃。”
然后父亲半扶半牵孩子至厨窗外的桌子坐下来。
其间,父亲看到儿子的衣领歪了,用双手整理了一下。
后来进来一个客人,他们是认识的,孩子认出来了,很高兴望着那客人笑,然后用手比了一下自己的光头告诉对方:我剪头发了。客人一眼明了,微笑回应。目光转向父亲:“真是为难你了。”
男子答:“没有办法啊,还有一孩子县城读书,周六日要接送,白天要做工,晚上回来还要菜园还要家禽……”
父子走后,我问了客人情况,对方说:“那孩子小时候发高烧,错过最佳时间,后来就是这样子喽,脑膜炎。”
11月18日 晴
五点出头,晨起,踏出房门,感觉自己沐一身的光芒。
抬眼,是星辰,是月光,是通透的夜空蓝。
突然被这毫无防备的月色感动了。
我急欲下楼的心停住了脚步,不由自主掏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刻。
一整天都被月光填得满满的。
11月19日 小雨
第一场冬雨来临,整日整夜的下,细细密密的,夹着微风,夹着我的思念。
11月21日 小雨
早餐时间,她来了。
她总是漂漂亮亮出现在众人面前,一袭连衣裙,配色鞋子。
说话声音爽朗,是个很快乐的女子。
她是女汉子,养着上百头猪,几只狗,还有几亩柚园。
她告诉我,她家的狗有多聪明,狗狗在外面山上生了一窝狗崽子,这几不是连续下雨吗?母狗就把狗崽子一条条叼回果园,果园有一角放饲料,狗崽子就放在饲料袋旁,淋不到雨,很安全。
你看,如此通人性,这狗不是和人一样吗?
11月30日 晴
烟火外,我把时间留给了植物,留给了另外一种烹饪,留给了翻看几页第二天就忘记的书,有时候也枯坐,有时候也望望星辰。
远方很远,无法抵达,也许,油烟里的味道和故事,还有那小小园子,是另外一种诗和远方吧。
12月1日 晴
二零二四年最后一月。
小园子里,小菊开得正好,秋菊傲霜,是它的本色。
12月4日 晴
是百侯魅力吗?
是这里的小巷?是这里的老街?是这里的美食?还是这里的人?
她又来了,一往情深来了。
携着夫君,双手提着礼物,我连腾出手来接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当时我正在炉子前弄着萝卜丝饼呢。
茶是她自己泡的,我递上刚煎好的萝卜丝饼又忙上了,正逢中午,客人陆续到店,招呼就真的是谈不上周到了。
好在,娟姐才不会在意这些。
午餐单,萝卜是珍姐早上去地里刚拔的,鱼是市场上买来刚宰的,鸡骨草也是前几天从山里弄回来的,是最普通的家常便饭。
午饭后,叙茶。
茶是娟姐带来的,有着四十余龄的普洱茶,茶汤透亮,口感醇厚,细腻柔和,当然是极品上等好茶。
她说,这样的好茶,不远千里小心翼翼带回来,就是要和你一起分享。
这偏爱,毫无保留。
看着这迷你的竹编小摇篮,盛放着四十年的光阴,我一下子就和这茶醉了下去。
老茶,老友,静静的时光。
柚子佐茶,畅聊。
讲生活,讲日常。
茶里有故事,故事里有茶。
店门口留下了合照,她说每一次见面都要拍,那就拍喽,老友盛情,拍呗。没有想到,我们不约而同一袭牛仔同框,这蓝,恰好,相宜。
12月6日 晴
冬日暖阳,阳光正好。
北京姑娘哦,亮相百侯古镇。
下午时刻,她们走进店里,觉得都要试试,所以点了艾草汤、益母草汤、五叶神汤、牛杂和肉丸汤,以及腌面腌老鼠粄,一一尝试。
是很能聊的女子,笑声穿透街道。
“觉得口味还适合吗?”
“好吃好吃,瞧瞧,我们全干完了。”
当我停下工作拿出手机想悄悄拍张照时,面向我的女子突然抬起了头,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偷拍毕竟不好,我征得她们的同意后,她们很配合摆起了造型,其中一女子也拍下了小店,还说要放到小红书去。
一面之缘,亦是美好的回忆。
相遇不就是一种奇妙缘分吗?
12月8日 晴
清早,刚刚打开店门,一位客人踏进店里。
空气里开始弥漫着酒味,浓烈的,是昨晚开始发酵的。
是个酒客,也是熟客,每次深圳回来必来光临小店。
他携来了三杯酒,并且点了一碗肉丸。
我问他:“如果让你戒一天的酒,你做的到吗?”
“戒酒?一天?绝对不能,做不到。其他都可以”,那人往嘴里灌了一口酒慢悠悠回答我。
我无言以对。
12月15日 晴
清早,六点,天色还灰暗一片。
店门开,迎客。
室外三度,室内三度。
真的是,寒意来袭,冷风扑面。
我正在准备需要的食材。
一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店门口停了下来,然后携风跨进店里,问:“有吃的吗?”
“当然。”
“一面一汤。”
“这么早?”
“没有办法,要上班,这个天气谁不想在被窝里呢?”
“几点?”
“六点半。”
“哪里上班?”
“就这南北两岸工程。”
“噢。”
12月17日 晴
一盒鲜红让人垂涎欲滴的草莓,是客人从厦门带回来的,一句:“让孩子尝尝”,让我心里既温暖又感动。
我让孩子谢过客人,大大方方收下了。
12月19日 晴
清晨,六点出头,街道还灰蒙蒙的,天还未全亮。
依然是寒冷的一天,持续低温,三度。
一男客满脸倦容走进店里。
“一碗煮面。”
“好的”。
“这么早?”又问一句。
“这么早?我还没有睡觉呢。”那人有些无奈笑了。
“啊,为何?难道是夜战?”
“哎呀,真是,输了钱没有关系,这样把身体都搞坏了。”
“所以需爱惜自己的身体。”
“谁不知道呢?友一叫又去了。”
一阵沉默……
12月24日 晴
中午时分,一对中年男女进店午餐,点了两面两汤。
刚坐下一会来,女子看了一下手机,时间已是十二点。
彼时我已经端上了面,只差汤还没有煮好。
女子看了时间后,显得特别着急,坐立不安,直接站起来时,身子碰上桌子,桌子顺势还歪了一下,她对男子吐出一句:“我不吃了,人家都在等我了,已经开始了。”
“开始什么?还有比吃更大的事情?”男子接过话。
“麻将要开始了,说好十二点的。”女人急促不安。
“你听错了吧,应该是十二点半,哪有那么早开摊的,饿肚子怎么行,好好坐下来吃……”
在男子的劝说之下,女子重新坐下来吃面。
后来,有人告诉我,俩人是姐弟。
12月31日 晴
二零二四年最后一日。
岁月匆匆又匆匆,感谢了不起的自己啊,努力认真生活,于平淡于烟火中又过去了一年。
1月1日 晴
元旦,新年快乐!
没有仪式感,依然早起,依然在炉子前,依然为客上端上热气腾腾的食物。
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1月3日 晴
去送餐,等的人还没有到,我先到了,等待的时间,灰色的水泥墙上一抹绿映入眼帘。
我游离的目光定格在那里。
是惊讶,也是难以置信。
那是一株小榕,它紧紧抓住墙体,在裂缝之中扎根,向四处伸展。
在这样阳光难以光顾的背墙,它就这样惊艳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坚韧,顽强,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是骨子里的信念吗?
一定是的。
1月5日 晴
小寒。
深冬了,分明的冷。
很久没有出去了。
夜里,往梅河走了一圈,路上没有行人,很安静,虫子也冬眠了。
这样寒冷,谁还出来散步呢?
月色温柔,繁星眨眼,今晚是个很美的夜晚。
如此浪漫的夜,觉得自己是出来享受来了。
返回时,路上多了一青年,低着头,一直注视手机,他对着手机引吭高歌,旁若无人,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中。
这样的冷夜,我享受月色,那人享受音乐。
1月12日 晴
冬日暖阳。
下午时分,安静的街道,几个工人正在装电缆线。
专注,认真。
他们是此时街道里最美的背影。
1月19日 晴
早晨,一家人围坐在厨窗外桌。
桌子是四方的,一家人接照礼仪入座,男主上,女主下,儿左女右。
我对对方说:“这么讲究?”
对方笑笑:“中国传统礼仪不能忘,必须让孩子知道,以后去到人家家里做客,才晓得规矩。”
1月20日 晴
大寒。
寒冷的日子,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让人最暖心。
老友给我发来视频:是新买的银柳,红红的,上面镶满了红珍珠,配上古董花瓶,喜庆,很美。
迎新年,静候春归。
2025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