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假还有余,想着不要过期,就这周请了两天连着周末。本来也没做什么计划,想着在家看书听课刷剧,偶尔想起平时没空去医院检查,就晚上约好,第二天去了。
医院离家里比较近,从小区侧门出,走个几分钟就到了。但由于第一天没做功课,医生说检查要空腹做,所以又隔了一天。好在图书馆发现了很多新书,一口气都抱回家,也不算白出门。
今天出门晚了,想着做检查也不要多久,还来得及去看看牙。结果排队就等了20分钟,按医生要求做好后,医生说隔30分钟再来做一次。只能乖乖等着。好不容易挨过了30分钟,正走近检查室,大概也就距离1-2米的样子,一年轻男子,27左右年纪,一个箭步直插我前面。大概也是第一次到检查室,前后左右打量了半天,揣摩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最后坚定不移得插我前面。(我盯着他看,他的眼睛是真的只关注在自己的事情上,全程没有和我对上过。因为检查的形式是需要坐在检查室门口,并且是对外坐着,所以全程我就盯着他看。反正我不赶时间,我也很想看看当代插队年轻人的脸皮有多厚(而且我也怕有些人是“遇到事情他都对,不对他也对”,万一说他他对我动手,得不偿失)。他看起来似乎又紧张又赶时间的样子,每根头发丝,每个细胞好像都在用力证明他很赶时间,手指关节用力的抓紧检测袋,做完后又皱眉看了看。得到医生嘱托30分钟后还要再来做一次后,他点点头就走开了,依然没有看我。期间也没有对我说过一个字。
因为不是一个很大的检查项目,所以我实在不能理解,他这么紧张又赶时间的做相,目中无人理直气壮的姿态。我也不想指责他,指责了他也不羞愧,何必呢,累了自己。来医院本来就是件煎熬事儿,处处要排队,人声已经嘈杂得不行,再加这些个指责话,别说我自己嗓子累,我还顺便贡献了噪音分贝给医院氛围增加烦躁值,不值当。
做完检查我等着报告,玩手机的间隙偶尔看看来来往往的人群。人们行色匆匆,神情大都伴随痛苦,有相伴就医互相责怪说着说着就大声责骂的,也有老头老太太们唠嗑家常,更有老姐妹老哥俩说着说着,像结账买单似的推来推去互相客气的,声音越来越大,大到护士终于忍不住提了一句“声音小一点啊,听不到叫号了”。
50左右的阿姨爷叔,不管懂不懂,先冲上去就对了,直接问医生,不管别人在不在排队,冲上去!已经在看诊?冲上去!“我们前面排过的,去做检查了”。自己看诊时千问万问,生怕漏掉一句医生的嘱托。取药也一样,搞不清楚不要紧,嗓门要响,对着字读一遍,报到名字的来取药,哦,有我名字!
讲实话,我挺佩服这一代人的。早高峰地铁也能看到他们,听到熟悉又响亮的声音。经常也是看到她们组队一起远游。精力充沛,精神气充足,退休了,真正实现有钱有闲。脸皮厚?不准确。胆子大?好像也不是。他们身上这种特质大概是弄堂文化里出来专有的,从小就是这样,习惯了这套说话处事模式,也不可能改变。我有个同事年纪不大,90后,30出头,但说话腔调已经和50-60阿姨们是一个样子了,可能她自己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开始听,还觉得挺违和的,毕竟90后不至于那么快追上退休前辈的步伐,这位却是的的确确的“前辈模子”刻出来。
想到哪里说哪里,今天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