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
走进水浒,走进鲁达,也是在走进每一份错综复杂的人生。丁师说,我们可能都有过受到委屈、压抑、侮辱、扭曲的时候,要替自己修回来。靠自己去爱自己,为自己付出。看一看好的小说,帮自己招魂,把自己呼唤回来。以前不懂,以为看小说无非也就是在阅读一个又一个故事罢了。慢慢的,有点懵懵懂懂地感觉到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份巨大的因果,一个人的结局藏在他的言行里,而言行似乎又藏在家族、家庭之中。原来,看别人的故事,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故事。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中经历着丰富的人生体验,然后用这样的一份清明的认知面对自己的人生。这也是中国小说的深意,为我们指出一切人生的真相。
小说中,情境是一个饱满的经验,里面有我们内心深刻的意愿、有我们内心饱满的感受、有我们身体实际的行为,有具体的环境。每一个问题背后是庞大的错综复杂,所以不要急切,不要贪心,就是面对,这是对自己。而他人,有些时候得有一份慈悲,这份慈悲是将情境之中所有的饱满经验纳入心底,然后慢慢地厘清其中的深刻的意愿、饱满的感受,一点点懂得行为本身,当懂得了,很多行为合情合理,当一份被接纳流露出来时,很多翻腾在内心的那份委屈、对抗、消弭,就会自动消散。恰如阳光普照一般,无需多说、多言,自然而然,这便是智慧吧。
班上一个小皮蛋,三年了每天状况不断。前两天他的一件离谱的行为让我几乎也是歇斯底里。平心静气下来,那会他已经能听进去了,一一接受,事情很容易解决了。回头我在反思,其实在那个当下,我并未真切的体会到他的饱满经验,我在我的教师的身份里,有着我的所谓“经验”和“规矩”,而孩子有着属于自己的认知下的感受与意愿,被嘲笑了,自然心有不甘,找老师理论,当然不管不顾是不是上课时间,也不管其他孩子急切的想上课的心情,顾不了所有的老师并不想解决她的问题的心情……当一切堆积一起,孩子也是崩溃的,继而由崩溃发展为一份对抗,以至于对待我的是那种巨大的对抗,这份对抗成功地引发了我的对抗,以至于情况一度很失控。事情的最后看似的是老师的“成功”,但我心中并非如此,晚上回家心底还是有些许的复杂。第二天,孩子过生日,我把之前没收的他的小人书还给了他,语重心长跟他说了一些话,告诉他我能感受到那天他的恐惧,怕回家挨揍,以后请试着相信老师,孩子的身体立刻放松了下来。孩子把中午自己收到的小零食礼物送给了我,当我忘记的时候,放学后他甚至提着袋子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便签上写着“送给我的毕老师”,那一刻,内心很复杂,很多掺杂到一起。直到自然笔记课上,因为他扒开大家又想挤进去的时候,我看着眼看的矛盾爆发,把孩子叫到了自己身边。他说道,我就是想看看而已。我说,这是可以的,只是你是怎么做的呢?孩子想了会,说:我扒开大家,想塞进去。我说道,你试着感受下身边同学的感受。孩子沉默了。他又说道:刚刚悦恒还打我来。我问道:什么感受?他说道:很烦。我说,你试着跟老师一起观察下他们吧。一会悦恒兴奋跑来,跟我分享小小蚂蚁竟然能够钻出那么大的洞。结束后,我问道:刚刚你打梓锐了?悦恒歪着头想了很久,说:蹲下来看蚂蚁那会,是不小心碰着了。梓锐表示,有可能是。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其实孩子内心很豁达的。到后来,孩子跟我分享,他发现大家都很和谐,刚刚轩瑜不小心碰着子贤了,子贤也没有计较什么,他们继续玩了。我提醒他,试着关注下他们说的话,后来孩子说他们说话没有那些粗暴的、粗俗的话,就是正常的交流。慢慢的,孩子安静下来,我离开后,他依然那样坐着。我跟他说,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得学习的。孩子点了点头,说,要学会谦让,也不能说这粗暴的话,大家不喜欢的。之后他跑去跟大家观察蚂蚁,就再也没矛盾。但我知道,事情总归会反复的。这是必然。因为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必将经历错综复杂的反复,这是真相。
2、错综复杂才是生命的真相,试着接纳它,主动把出去了的欲望请回到内心,一点点琢磨,一点点知新。
丁师说,在我们的人生里面,我们得要一件事一件事出去了又回来,好不容易才可能把它理清啊,这就是章回小说。它就是我们的轮回。我们的一件事情不断重复、轮回,一遍又一遍,在这个一遍又一遍里面,共同构成了一件我们人生的大事、大因缘,我们的人生从天上来,就是为了要完成这件事情。曾经对于生命的冥冥之中的反复有一种莫名的烦躁,有一种追着自己跑的感觉,但心头静下来时,我能清晰感觉到我是被感召的,这份感召里有着我生命中最饱满的体验与成长。但回到人世间,那份繁杂将心底那份小雀跃给掩盖了,混迹红尘,仿若接球一般,一个来了,又一个来了。生命里每一天都是一个轮回,从醒来到睡去,这样的反复里又有怎样的“知新”觉悟呢?如果不给自己一点观照自己的时间,那份反复就出去了,没有回来的机会了。从天到月,从月到年,轮回在一遍遍上演着,如果不给自己一点看向自己的时间,无论是日记书写,还是静坐观照,那份错综,慢慢走向复杂,越来越乱。只是心头那一份懵懂,那一份观照,原来就是这样清晰起来的。
恰如明亮的读书课上,从一开始的教学设计的简单到这一次的教学设计分享,我清晰感觉到自己在阅读教学这件事情用心不足,精进不足,水平差的远。当我试着把事实本身放在心头时,我看到自己面对阅读教学还可以拥有的一份精进的空间。原来呵,我一直在用世间繁杂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呢,其实这也是放弃了自我成长的机会。一份成长明心,何必外在求一份赞誉呢。内心唯有面对内心,内心才会自明。
每一刻都是可以在错综之中理出头绪来。曾经以为是自己不够力量,才在工作中不得法、不得心。那份心头里隐隐的感觉不舒服,那一定是做错了,恰如丁师所言“把错的当成对的”来做……点点滴滴也都是得在观照中慢慢找到自己可以安心的做法,接受每一次的错综复杂带给自己的混沌与冥思。
丁师说,在一遍又一遍里面,它有变化。第一个是先错,正面的变成反面的,要的是正面的,拼命在做反面的。反面的再一综,就是把这边的当成是对面。简单的譬喻,当学生的看到当老师的好威风啊,于是他要当老师,原来想学的学问他不管。这是综。在这个要当老师的过程当中,想要去到自己崇拜的地位过程当中,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发生重复的事情,一层一层地累积,越来越重复、积压的越重。每一次的因缘累积当中呢,又会夹杂进来新的事物跟因素,最后简直搞得昏天暗地,那个天理就变成了欲望。面对这样的错综复杂,唯有的是回到自己,不断回到自己,用自己的良知作为评判,一点点修正,一点点回归。给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才能在这样的错综复杂里找到出路,突破欲望的控制,走向天命之清明自在。
3、尊重的真相,是在懂得之上不断锤炼而来的。
米德说,如果个体能扮演他人的角色的话,他在一个合作活动中对动作的控制可以发生在他自身的行动中。所以两三岁的小孩儿碰到你,他就冲过来对你笑,不是说他喜欢你,那是因为他刚学会笑,他对所有人都去笑,看对方的反应,然后去感觉整个的感觉。米德说,这种角色扮演具有人类交流的价值——互动啊。当然可能也碰到一个小朋友两三岁跑过来就打你,可能就是他昨天被他爸妈修理,但他完全不知道打是怎么回事?那他只好做同样的动作去观察其他人怎么反应。于是,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扮演,一个一个的学习。对待儿童,不去评判,需要的是一份开放的心怀去拥抱,去理解,去接纳。在懂得孩子的道路上,每个成人都是过来人,也都是远观者,当试着走进,理解时,我们才能说,我们真正地学会尊重二字。
4、小说里的行动的意义。
丁师说,小说的价值具体落在事件上面的行动。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呢?因为那个里面隐藏了正义与真情、色情跟暴力,而涵盖这一切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我们身体的智慧。它跟我们脑袋、心念、意象、感受,想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留意自己身体的智慧,把自己说过的话统统都消除,把自己脑袋里面想的统统都放弃,单纯地看自己在这个人世上究竟做了什么事,我们就是什么人。但是里面的空间很大,不要误解自己,别人可以误解自己、扭曲自己,自个儿千万不要扭曲自己、误解自己。其实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误解对方,唯有自己该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但却因为我们从未真心面对过自己,以至于自己也变成了那个对自己误解最深的那个人。这也许也是错综复杂里的真相吧。身体是在行事当中修炼。脑袋想的,嘴巴说的没有任何用处。然后我们自个儿愿意为自个儿付出什么呢?这是考验,这是天人的交战。天是天命感应,人是欲望驱使,天人之际则是天人的合一,在欲望的往复之中见自己,见天地。曾经以为,意志的考验是自我能控制的行为,而今想来从天命而来的行为却是超越了意志本身,成为一种魅力所在,恰如跳蚤市场上那个拉京胡的小男孩。我观察过,一开始他的眼神里有着躲闪,有着等待着的确认。我微笑着站在他跟前,什么也不说,就那样听着,慢慢我感受到他在这样的欣赏中慢慢变得投入,手机里我录了像,回家再看,后来的他拉着京胡,泛着光芒。我在想,教育之事可能最难的就是最初我们深情的凝望,理解他开始的不安,接纳他最初的期盼,用真心给予,慢慢等待,最后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丁师说,小说写的也是修行。真实人生演的也是修行,从天上下来,然后回去。那个身、那个心、那个意接通了吗?因为身体的智慧是由无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形态压迫下跟意识断裂,那只有透过身体去做才能够重新接通,这也就是小说叙事的特殊意义。我在想,接通天人的也许就在自我书写中吧。借由一件小事,一点点在心头咂摸回荡,然后那份错综复杂慢慢清晰起来。
只是丁师所言:“那个信要深入到什么呢?深入到你完全的相信。这就是身体的智慧。不是闻见。是在真正的行动当中扎实的信实,不是幻觉,不是意识形态,不是符号。我们所有的知识、理解对身体来说,没什么用。” ,这份深入需要的是行动走出去的实践,然后回到身体,行出来的“信实”,恰如鲁达信“潮”一般,坐化之中圆满一生。只是,我真信的是什么?自己的故事里仿佛真的就是轻飘飘的,错综复杂里迷乱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