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老舍先生的散文《宗月先生》,想起了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宗月先生一生乐行好施,散尽万贯家财,出家为僧,冒险掩埋抗日军士遗骸,大师圆寂后出殡时,半个京城的贫民,自动走上街头为他送葬。而我的老师没有万贯家财,一生也没有做很伟大的事情,他只是一名普通教书匠,但同样一生心存善念,自办学堂,做了不少德善之事。
80,90年代的农村大多都还比较贫穷,教育也相对落后,很多孩子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直接7岁才开始念书,直接上小学。很幸运的是,在我大概5岁时,村里有了一所学前班,当时叫做育红班。创建人就是我的这位启蒙老师,当时他大概五六十岁,姓马。上这个育红班时,我也已经快满六岁,在家跑野的我很不情愿的被父母带到他那里接受启蒙教育,又迫于家长的威力,只好乖乖投降,于是他就成了我的第一位老师。个子不高,不胖不瘦,对他印象中最深的就是他长长的垂到眼尾的眉毛和一双大大的八字脚。
这育红班就在他家的一处老房子里,老师将自家临街的一间屋子腾了出来做为教室,弄来十来整根平整长木头做为桌面,再用砖头搭成四方的基底,课桌就这样弄成了,凳子也是孩子们各自从家里带的。为了使教学更符合5、6岁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还在院子里做了秋千和跷跷板。他的教学非常严谨,甚至是严厉,还有一根专门用来惩罚调皮捣蛋,经常不认真听课,不讲卫生的孩子大都十分畏惧这条长长大戒尺,令所有孩子看到它都会顿时毛骨悚然。当然除了这根戒尺,他还有其他的惩罚方法,所以大家都有点怕他,路上看见基本都绕道走。
老师最大的特长就是书法,他的字体苍劲有力,很有气势,很难想象在他那个教育水平更为落后的年代是怎样练就的这样一手毛笔字,村子里每逢有丧嫁婚娶,都会请老师去写对联。村子里的老井房上还留着老师亲手写的“源远流长”四个大字。不少孩子得益于他教导,字写的相当不错。直到现在还能想起当年他手把手教我们写字的场景。
老师的孩子们教育的也很不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是领养的,很是孝顺,二儿子和他长得很像,尤其是那双大大的八字脚,虽没有太大成就,但小孙子却聪明异常。女儿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据说这是非常有名的严师。他的老父亲也活到了95岁左右,他应该也是个很重孝道的人。
小学五年级时,我和同学还一起上过那里看他上课,他还记得经常夸我字写的不错,和我们笑着讲起有次下大雨,他冒着瓢泼大雨背我同学送她回家的事儿。高中时他去我家买月饼和我妈妈说起来教的学生就只记得我弟弟已经记不起我来了!最后一次见他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骑车路上在县中医院门口看见他被儿女们搀扶着去医院,看样子应该已经病的不轻了,很后悔当时没有去看看他,和他再说说话,只是担心他已经不认得自己就做罢了!过后大概一年左右就听说他已经去世了!
老师离开人世间应该也有差不多七八年了,小学写作文:我的老师,居然从来没有想到过他,都是写得老师深夜批改作业,生病上课什么的虚假文章。今天读到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这位虽没有教过他,却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才记忆起来我的这位启蒙老师,就当是补上小学欠下的一篇写作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