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学习强国”的《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什么是一个好问题》,将前半部分贴出来,因为很喜欢,也说到我心坎上去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必须用一个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是否问对了问题。”
怎么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呢?美国作家凯文·凯利提出了7个参考标准。
1.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100万种好答案。
2.一个好问题能开启一个学科,比如爱因斯坦的问题就开启了相对论。
3.一个好问题能生发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4.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但在日后它可以反复被回答。
5.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它就特别想回答。但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前,你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6.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它无法被预测。
7.一个好问题代表受过良好训练的头脑。
爱因斯坦的话,意在强调:一个问题是否问对了?而不是抓到一个问题就来回答。课堂上更是如此,老师的满堂问,并不能起作用。
再来看这七条好问题的标准,各自体现了什么样的特征。
1.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100万种好答案。
——这是体现问题的开放性。问题越封闭,答案越单一,这个问题便越不值得回答。可是,我们的课堂上,却更多的是封闭答案的问题。
2.一个好问题能开启一个学科,比如爱因斯坦的问题就开启了相对论。
——“一个好问题可以开启一个学科”,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有内容含量,涉及更多的领域知识。
3.一个好问题能生发许多其他的好问题。
——一个好问题下面是可以拆解出好几个子问题的。就如一个课题一样,能够分解出几个有深度的子课题,供大家研究反思。这个好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大问题。
4.一个好问题不能被立即回答,但在日后它可以反复被回答。
——是的,一个好问题可以随时回答,可以今天回答,也可以明天回答,也可以未来回答。是能够反复思考,反复回答的问题。
5.一个好问题出现时,你一听见它就特别想回答。但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前,你不知道自己对此很关心。
——说明这个问题其实一直盘旋在一个人的心里,只是从未引起过重视。遇见一个自己一看就特别想回答的问题,说明此问题其实正是自己的思想现状。
6.一个好问题处于已知和未知的边缘,既不愚蠢也不显而易见,它无法被预测。
——这说明好问题的答案,不能显而易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肯定的答案,就算回答出来了,也仍需被反复证明被实验。
7.一个好问题代表受过良好训练的头脑。
——一个好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头脑受过良好训练的“蓄谋已久”,所以学生的问题能力,是需要被训练的,需要给出时间进行酝酿的。
有了这七条标准,我们就可以进行课堂问题大筛查。
身为教师,你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