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话虽如此,但能接住从天而降的、不知什么味的馅饼,需要强大的内心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撑。
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是现在做?等会做?找人做?——怎么做?——分几步来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细研深磨。
问题一: 我为书狂院内分享准备
1.狂到什么程度?——“大概念”“刚火时,我买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专家们出新书时我陆续买了许卫兵的《小学数学整体建构》、华应龙的《当阳光亲吻乌云——华应龙化错数学经典课堂16例》、顾志能的《问题点燃课堂》、浙江省数学教研员斯苗儿和老师的《好课燎原》和《好课多磨》、数学界光头强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1.0、2.0和3.0版;新课标出版前后买了吴正宪、马云鹏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版和孙晓天 张丹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追培训教研方式改革时买了译本《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与教育——基于学习路径的研究》、追剧《人世间》时,舍不得会员点映的几块钱,冲着矛盾文学奖买了纸质版的《人世间》;参加成都市微师培制作时买不到《数学辞海》第一卷,在当当下单买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顺手买了麦家的《风声》和莫言的《生死疲劳》和《晚熟》。
2.为什么狂?
为什么买这么多书呢?因为:“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在独处时读书,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与厉害的人交流。即使你不一定能记得读过的每个句子,但那些文字就和粮食一样,会潜藏进你的气质、谈吐和胸襟里,成为滋养你的养料。因为我想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助!”
3.狂不动了,怎么办?
可当面对着“万卷书”,“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苏霍姆林斯基说:书籍之多浩如烟海。要严格选择打算阅读的书籍和杂志。
郑板桥说: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鲁迅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4.获得读书的具身体验
面对新挑战,我先看了浙江省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一套新书《好课多磨》和《好课燎原》,学习“现场改课”理念与实践经验,听斯苗儿老师和她团队的教研故事。 感悟最深的是都获得国家级展示获好评的课还要换一种思路重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挑战精神呢?
小学教材就12本书,学生一茬茬的换,老师们却是轮番作战,如何才能以万变应不变呢?从现象看本质,从本质找联系,用关系化问题。
读完《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与教育——基于学习路径的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认清自己前拥理解,学会像专家那样学习。
读完《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明白:老师们要有目标的开始以文化人、和学生讲道理,之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就会开始了。
读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谈到逆向设计教学设计。这与新课标中倡导的教学评一致,先确定目标,如何实现目标,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与措施,如何制订,都有细致的描述。
读完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后知道:“教材是中小学校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可以依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我们不应该教教材,而是应该用教材教。
苏霍姆林斯基在《养育孩子如何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给父母的建议》和《给教师的建议》之中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道德的主要方式是参与劳动,并在给教师的建议第87条中谈到:研究体育、智育、情感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时,应看到它们的统一性和相互依赖性。
书读得越多,发现不懂的越多。细看所列的这些书目,好几本都是译本,那我们中国就没有这样的书籍吗?有的,比如《大学》里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极简的语言描述了人们穷极一生努力的内容和方向。
赠人玫瑰收留余香,我将所获以不同形式与身边的人分享:其中读书摘录与心得的分享《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查看人数有2491人次。
师者若水是《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中对老师行为的概括。课前,教师要往高处走,提升、丰富自己;课上,教师要“往低处流”,接纳、欣赏学生;课后,教师依旧要往高处去,反思、积累经验。
这样,我们的人生修为才会渐臻至善——“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